言情社区 > 仙侠修真 > 苍壁书 > 苍壁书_分卷阅读_121
  至北府中军暂住的官署前,侍卫入内通传,夭绍静候石阶下,不时见将士进出匆匆。想来是因战时信报传送频繁,此夜城门并不曾关闭,数骑绝驰而去,马蹄踏飞尘土,月色下卷起一道又一道漫漫长烟。
  那是去往西南方向--
  她若有所思,正自出神,忽听身后有人唤道:“郡主?”回首,方见是偃真得报迎出府外,望着自己一脸惊诧:“郡主怎么来了云陵?”
  夭绍拾步上阶,微笑道:“我路过此处,便来看看。他在么?”
  “路过?”偃真愣住,片刻才缓过来,忙跟随其后,说道,“少主已率大军去了洞庭,此夜一战不同夺云陵,想必不到明日午后,不会有胜负战报。”
  夭绍点点头,话语平静,似全无担忧:“姐夫在么?”
  “阮公子随大军一同去了洞庭。”
  “七郎亦去了?”
  “没有,”偃真道,“小侯爷领三千精骑北上,去断乌林、江陵两镇南下的粮道。”说到此处,他想起一事,笑道:“郡主却不知,小侯爷是午后第一个杀入云陵城的,立下了南行的首功。”
  夭绍脚下微滞,笑着摇头:“七郎心中赤诚,武力惊人,只是谋略尚缺。阿彦本不该过于偏宠他,如此一来,他会愈发不知天高地厚的。”
  偏宠?只怕小侯爷却当是无止休的折磨。偃真笑了笑,未敢多言,引夭绍至前庭堂上,问道:“郡主是要在此等少主么?”
  “不等他,”夭绍道,“我留封信便走。”
  “你……”偃真嘴角抽搐,一时隐生内伤。看着夭绍,想问又不敢问:你千里迢迢追过来,面也不见,就是为了留封书信?
  夭绍入得堂内,见烛火中旗帜鲜明、令箭高置,便知是郗彦与诸将议事的正厅,不愿久留,转身去了堂侧偏阁,在长榻上落座,摘下斗笠,露出一张疲惫不堪的面容。自斟了一杯茶,喝尽,缓了缓心神,这才发现身前案上堆放的卷帛信函,微笑道:“他以此处为书房?”
  “是。”
  夭绍垂首,指尖轻触卷帛上飘洒苍劲的字迹,心生无限温柔。阁中隐闻药酒香气,恰似那人的气息缠绵周身,夭绍转目,望见案侧摆放的酒囊,怔默片刻,问道:“他今日服了两次药散?”
  “是,”偃真面容微黯,叹了口气,“这两日正逢月半。”
  阁中窗扇大开,夜风之中,偶有虫蛙之声。偃真久不闻夭绍言语,抬首,方见她默望窗外夜色,飘摇的烛火下,眉眼间尽是不可消散的沉郁忧色。
  “这样的话,酒就不够了,”半晌,才听她低低出声,言词温婉依旧,“大军离开云陵之前,请偃叔再准备些好酒随行。”
  她越是这样的淡静,偃真不知为何心中越不是滋味,点点头道:“属下知道。”
  夭绍这才提起笔,从案上抽出一张藤纸。方要落字,却见肘侧放着一个锡印密封的锦盒,似曾相识,念光一闪,伸手便要开启。
  偃真忙阻止道:“郡主,这是云阁密函,非少主不得妄动!”
  夭绍指尖顿了顿,略一思索,不改初衷,径自开启取出里面的绢帛,淡淡道:“无妨,若他问起,自有我担当。”
  虽说夭绍毕竟不同他人,但想起往日有人妄动此匣密函的下场,偃真还是忍不住面色发白。眼睁睁看着夭绍阅罢密函,再度陷入沉思中,脸上神色变幻,或愁或喜。他暗中揣思良久,实在禁不住好奇,冒死探询:“密函所书何事?”
  夭绍不答,只慢慢卷起绢帛放回锦盒中,笑了一笑,低声说道:“我终知道该怎么与他分担了。”不顾偃真饱含疑惑的目光,提笔写就一封信,叠好放置锦盒下,起身戴了斗笠:“偃叔,领我去见陆老将军。”
  她言止从容,显是决心已下、谋划已定。偃真不知缘由,更无从劝阻,想着自家少主在此郡主面前也常是无可奈何,自己又何德何能,敢逆她的心愿?
  没有退路,只得奉命领路。
  却不料此行一趟,无意亦也成就了西破荆州的大功一件。
  .
  五月十八日,拂晓,江陵城。
  天色微明,细雨飘动,街道上尚不见行人,一匹枣红色的烈马却踏踏行于道中,奔至贺阳侯府前,一浑身血污狼狈的士卒自马背上滚下。
  “来人……”他嘶哑吼道。
  贺阳侯府前侍卫早觉异常,疾步下阶,皱眉打量来人一身染血模糊的铠甲:“何人喧闹侯府前?”
  “我乃陆宁将军帐下郎将,有要事求见殷夫人!”那士卒费力扯下腰间牌令,递给侍卫。因他左腿被一支羽箭贯穿,稍微一动,便是血流不止,而右腿也似全无力气,奄奄一息卧倒在地,顿时将满地雨水化作暗红。
  “陆将军?”那侍卫面有讶色,再打量来人一眼,方转身入府通传。
  自昨夜收到云陵失守的败报起,殷夫人一夜无眠,天色未亮,便至书房观看战图。她陪伴殷桓一生驰骋沙场,自知利害得失,暗忖北府兵南下奇袭的目标所在,只怕不是云陵,而是洞庭。想起幼弟凌蒙狂躁冒进的脾性,更是忧虑--如今北府兵深入荆州,若绕道洞庭水军之后,必断凌蒙退路,如洞庭江面另有敌军相阻的话,两面夹击,只怕洞庭迟早会失守。
  而洞庭一失,荆州西南门户大开,北府兵沿江西进将再无阻碍,到时江陵城不过孤城一座,仅南面房城、北面景城可稍作缓冲之地。即便殷桓沿襄江驻守的骑兵可以回援,怕也难解燃眉之急。
  念及此处,心忧如焚,正苦思应对兵策,却闻侍卫来报陆宁帐下郎将求见,不禁大为疑惑,沉思片刻,才道:“请他在前庭稍候。”
  “是。”
  侍卫走后,殷夫人去里阁换上深衣,至前庭偏厅,垂落竹帘,才传入郎将禀叙。
  郎将在外稍稍洗净了污秽,跪坐竹帘前,先自怀中掏出一封染血的帛书递上,才言道:“云陵失守当日,危乱中,陆老将军遣我与左中郎将各带书信一封逃出城外,西上禀知战事内情。”
  “内情?”殷夫人看过书函,心平气和地微笑道,“他都投降献城了,如今却还有脸面书信于我,让我饶他的两个儿子?”
  “老将军并不是有意献城的,以那时的形势,却是不得而为之,”郎将道,“北府兵统帅郗彦曾在灵壁杀降,世人皆知,老将军当时若不降,枉累一万荆州勇士的性命。如若能暂保性命,却能有机会图谋后路,伺机待发。”
  殷夫人闻言放声一笑:“他陆宁是什么心思,贺阳侯或许不知,却当我还不清楚么?且不谈他之前对朝廷态度的暧昧不清,便说他一生三番两次的弃主求荣,这样心胆不忠之人,孰能深信?”
  郎将面容微变,抬头看向珠帘之后的模糊人影,乞求道:“殷夫人……”
  “他的两个儿子必死无疑,非如此不能震慑军心!”殷夫人字字清冷,毫无周旋余地。郎将一个颤栗,虽隔着竹帘,却仍可感觉帘后那人凝望过来的冰冷视线。
  “至于你么--”殷夫人言词一顿,话锋忽转,“你方才说,还有一位左中郎将?”
  “是,”郎将伏地道,“他带着陆将军的信,去了房城。守房城的袁禁将军是陆将军的八拜之交,陆将军深知自负重罪,因此书信袁将军告知北府兵行军路线,让他及早准备。”
  竹帘之后久久无声,而后忽见寒光一闪,耳畔爆裂声起,眼前青竹四飞,散落在地。郎将猛然一个寒噤,忙匍匐在地,殷夫人冷道:“陆宁既是被困受降,你也既说是危乱中逃离,那么写这两封信时他怎会得知北府兵行军路线?”
  “末将……”郎将声音颤抖。
  “你好大胆子,竟敢蒙骗我?”殷夫人重哼一声,挥袖之际,利剑寒芒至刺肌理,已迫在郎将颈侧。
  “夫人饶命!”郎将闭着眼睛大叫,“末将不敢再有所欺瞒……陆将军的确是降了朝廷,且写信劝降袁将军,并令我前来,以拖延夫人领兵出城的时间。”
  “劝降?”殷夫人尖声笑道,“袁禁却比陆宁忠心多了,这样拙劣的离间计,岂能瞒我?”
  “夫人明鉴!”郎将连连叩首,“末将不敢有半句妄言,北上的路上,北府军前锋大将谢粲已率精兵五千人,逼近房城外百里。就算袁将军不肯降,谢粲也会死攻房城,且北府兵大军于后,殷夫人若不早日领兵出城相援,房城危矣。”
  一口气说尽,惊喘阵阵。那利剑的寒锋近在寸毫,郎将面色如土,不敢妄动一分。良久,惊光掠过眼前,长剑入鞘。眼前但见深衣飘动,脚步渐远。那素淡的香气连带着惊魂的杀气终于消散,郎将双目一闭,抹了抹满额汗珠,失力瘫倒在地。
  .
  前庭事态突变,一场风雨呼卷而过。殷夫人步入内庭时,目望楼阁深深,静立许久,才收敛住杀气激越的心神,步入凤鸣轩中。
  “湘儿醒了么?”
  “未曾,”轩中侍奉的侍女轻声道,“不过公子一早就起来了,正为女君熬药。”
  殷夫人点点头,轻步走入里阁。四壁窗纱皆卷,轩外细雨疏疏,湿气微染室内。殷湘卧在榻上,睡颜深深,眉梢眼角隐带柔和笑意。外间廊檐下,韩瑞正轻摇蒲扇煮着药汤,见殷夫人进来,忙起身揖礼。
  “我来看看湘儿,”殷夫人对他颔首,目光慈蔼,坐在榻旁,指尖轻抚殷湘的面庞,“湘儿脸色好看多了,伤势恢复也极快,幸赖你这些日子的照顾。”
  韩瑞淡淡一笑,不语,转过身,将炉中火势减弱了些。
  殷夫人起身走到廊檐下,看着轩外雨色,沉默半晌,忽道:“昨日苏汶自上庸送来了密报,粮草已夺,正启程南下。”
  韩瑞怔了怔,而后低头一笑,道:“恭喜夫人。”
  “你还不肯唤我一声娘亲?”殷夫人回首望着他,静默片刻,长叹一声,“罢了。”
  韩瑞抬首,右眸光泽幽柔,端详殷夫人的神色,轻声道:“苏将军既是得了粮草,夫人为何还看起来心事重重?”
  殷夫人愁容满面,苦笑道:“粮草虽得,城池却失,此时此刻,只怕北府兵已夺下洞庭,倾军西进了,江陵城如今几乎是孤城一座,我如何能够不忧?”
  韩瑞温和道:“江陵城南尚有房城,城北也有景城,二城为佐,怎是孤城?且前几日夫人已着退路,将江陵城中粮草辎重俱运至景城,倘房城不幸失守,北府兵围攻江陵,景城有粮可救。”
  殷夫人摇头,道:“房城与江陵互为犄角,断不可失。只是如今东阳侯谢粲已引精兵伐至房城下,若不尽快将他逼退,待北府兵大军沿江北上,两军合围时,我们就无任何优势,徒守空城了。”
  韩瑞道:“如此说来,夫人要引兵救援房城?”
  殷夫人沉默,良久才道:“救援是必行之策,只是我心中另有二事未定。一者,我若出城,谁来守城?二者,房城袁禁虽说对贺阳侯向来忠心,但与陆宁也是私交深厚,如今陆宁已降,且有密信传与他,袁禁心志是否丝毫未变,我却不能确定。”
  韩瑞想了想,轻声道:“第一件事,韩瑞身负重罪,不敢擅自请缨。至于第二件事,韩瑞或可前去房城,为夫人一探确实军情。”
  殷夫人面容欣慰,微笑道:“你素有急智,心思缜密,有你前去,我自当放心。”
  韩瑞笑了笑,由此不再言,垂手将炉中煎好的药倒入碗中,以薄纱覆盖,回阁中再望了一眼殷湘,便穿了斗篷,带上斗笠,疾步而去了。
  “母亲……”听那脚步声远去,殷湘缓缓睁开眼,目中水雾迷蒙,看了眼窗外风雨,再望向廊檐下的妇人,轻轻叹了口气,“你何苦要这样试探他?但若袁禁有一丝反心,他便必死无疑。”
  殷夫人目光深远,淡淡道:“袁禁不会反。”
  “那你……”
  “傻孩子,你竟还不明白?”殷夫人柔声叹息,“我领兵出城时,这府中断不能有任何心机叵测之人。”她看了一眼殷湘,怜悯,而又不忍,“就算那个人,是你的丈夫。”
  殷湘面容微白,眼睫轻轻一颤,默然无声。
  .
  奔走一趟,韩瑞自房城返回江陵时,已近日暮。归时但见城门前衣甲泱泱,旗帜飞扬,将士齐整待发。鼓声低鸣,殷夫人驰马自城中而出,绯红的铠甲,是这阴沉雨天中唯一的一抹亮色,英气飒爽,眉目含霜,令人难以逼视。
  韩瑞下马步行至殷夫人面前,垂手一礼。殷夫人静望他的面容,笑道:“瑞儿,探察如何?”
  “房城防守甚坚,袁将军清晨已与北府兵交过手,以利箭飞石将敌逼退十里,北府兵暂已停攻,”韩瑞低着头,声音缓和清晰,“我进城看过,袁将军身先士卒、布署严密,绝无任何反意。”
  殷夫人满意颔首:“袁禁果不负侯爷一片诚待之心。”
  韩瑞自袖中掏出一卷书函,递给殷夫人:“这是袁禁让我转交夫人的信。”
  殷夫人取过信函,见密封完好,方打开流览。袁禁在信中道,今夜子时,他将趁黑引精兵出城,由山间密道而出,自背后奇袭北府兵,与殷夫人相约举火为号,双面夹攻,内外相应。殷夫人阅罢,深思片刻,微笑道:“倒是条好计策。瑞儿,你若愿戴罪立功,便随我身侧夜战东阳侯,如何?”
  “夫人有命,韩瑞自当随往。”韩瑞淡然应命,转身上马,不经意回首瞥过城墙。一眸已眇,视线受限,却仍可见飘动城墙一侧的紫色衣袂,清澈明媚,隐隐映亮了那方天色。
  .
  日色隐褪,城中灯火渐燃。暮钟敲响之后,江陵城横穿南北的长街一派寂寥,火光间或飘忽在昔日繁华的高阁广厦间,凄雨恻恻,阴影浮动,愈衬出夜色的漆黑深远。街道尽头,树荫沉沉,笼罩着一片残垣破壁,夜风吹过处,几只燕鸟惊飞于破碎瓦檐下。
  说不清过了多久,夜深人静,此处草木却潇潇而动,一条人影自萧条败落的池馆中飘飞而出,风雨中缈然成烟,直奔城南方向。
  人影于南城门下停驻,站在城墙下的一刻,恰闻远处隐隐传来的鼓号杀伐声,纵是雨夜,那边火光仍盛,彤然遮天的烈烈红晕,便是连数十里之外的此处,也被照出几分光亮来。
  空气中有异样浓重的血腥气,雨水飘落不住,却也丝毫冲散不了这气味的刺鼻。那条人影怔愣片刻,慢慢自城墙下的阴翳中踱出来,借着远处的火光,正望见脚下尸骸满地、血流成河。
  人影僵立在雨中,再也动弹不得。
  “发什么愣?徒然耽误战机!”身后传来一人冰凉无温的声音,金衣飘行夜色中,华光夺目,“你不是想趁机夺得江陵空城么,我已为你杀光了此处的守兵,你只需打开城门,让埋伏城外的兵马进来便可。”
  “是你做的?”那人蓦地转身,斗笠之下,却是一张惨白的面孔。
  金袍男子负手看着一地尸骨,微微一笑:“怎么?你还想兵不血刃夺得城池?”他转目,盯着她手中的令箭,又望向她的面庞,眸光了然,笑容温柔:“你以为凭此令箭便可控制全城?此处是殷桓老巢,你虽奇谋骗得殷夫人出城,然城中留守将士都是死忠殷氏之人,若无武力压制,谁能听你的号令?”说到此处,他笑叹道:“夭绍啊夭绍,如你这般心善,但上战场,只会为阿彦添忧添乱,又如何谈为他分担?”
  夭绍面上青白不定,咬紧牙关,难辨愤怒、怯怕还是后悔。满地尸骸的魂魄一时都似围绕周身,令她心底寒气浮动,身子忍不住地发抖。
  “既知承受不了,以后不可再妄为了。”沈少孤轻道,伸手拍了拍她的肩膀,从她袖中摸出响箭,迎天射出,而后足尖轻点,飞身至城门处,洞开穹顶,落下浮桥,放任以谢粲为首的兵马驰入城中。
  “阿姐,等我先占了侯府和其它三座城门,再来找你!”殷桓老巢竟就此唾手而得,谢粲难掩兴奋,飞马掠过夭绍身旁,急鞭溅飞风雨,直奔贺阳侯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