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社区 > 穿越重生 > 侯门纪事 > 侯门纪事_分卷阅读_2437
  与袁训定亲事,是柳至对袁训的内疚。丞相不听他的以正确对待给小袁,柳至身体力行昭告他在乎袁训这个兄弟。
  与柳至定亲,是袁训对柳至的回护。
  如果没有梁山小王爷萧观死皮赖脸,加福还真的是柳家媳。
  不想数年后,袁训摇身一变成为太后唯一的亲戚。太子党们对袁柳瞒下亲事十年可以有愤怒,对这事情却表示理解。换成任何人,不透露是上策。
  但柳至心里可就五味杂陈,知道袁训答应亲事是周全兄弟情意。
  为执璞和欧阳家大闹,柳至去的心甘情愿。
  为不再妨碍到太子和加寿,柳至不是完全不能营救当时挑唆皇后闹事的柳明柳晖,但他没有营救,甚至装装样子都做的不多。
  死一个柳明,死一个柳晖,又算什么?任何人和事都要退后于保住太子。
  这就是柳至犀利的看出太后利用欧阳容压制皇后,让皇后受难两年,而他只字不曾对别人说过,只跟袁训打几架的原因。
  袁训对他不错,柳至还在寻袁训对自家父亲赔礼,但内心里把皇后体面退后与兄弟情。
  而事实上也证明他是对的,他当年是维护兄弟情的心思定下亲,结果呢,加寿是太后一手带大,加寿是太后最长的侄孙女儿,加寿有太后,有足够的体面让太子安然登基。
  这也算对柳侍郎的回报。
  这也算是前侍郎能干的在没什么踪迹可寻的时候,事情也处置的不错。
  对于欧阳容又露头露脸,皇后脸面可能受损,心情可能受伤,柳至对柳夫人只有一个心思:“让娘娘不要在宫里再出事情就行。”
  这话有一半的心思,明示柳夫人去告诉皇后,不要主动招惹欧阳容。
  因为皇后的旧性子,可不是一般的不顺当。
  这里面有太后多少心思,柳至也不想知道。他只惦念袁训当年肯与他定下亲事,他愿意损皇后脸面和心情,让太后趁心一回。
  再说搭眼一看,太后的心思不辨自明。
  加寿不在宫里了,太后怕皇后独掌宫务,旧性子又慢慢恢复。
  这个娘家只有一个病秧子的欧阳容,实在是个好棋子。使将出来,敲打的也必然叮叮响。
  把皇后和太子相比,也是太子为重。柳至临睡前,最后是这样的心思。
  ……
  一室烛光,照得无处不显纤毫。因为外院墙不高,虽然守卫的人都有好功夫,也怕远处有人偷看到谈话。窗户,关得紧紧的。
  太子坐在中间,左首是二位老王。右首,袁训说张大学士年长,又是太子师,请他占先。常五公子又让袁训为先,因为袁训有爵位,而五公子到了这里才知道,他这一回公差配合的人,就有袁训在内。五公子坐在最下面。
  门也紧闭,有人守护。隔壁孩子们哄笑声把秋风压得点滴听不到,也就在孩子们不笑的时候,谈话简练而又安静。
  张大学士沉吟中觉得棘手:“万万没有想到,这林允文将成另一个福王。福王那年生变迅速,是他笼络市井之徒。这林允文比他更甚,根据他过往的卷宗,和伏霖大人携带的消息来看,竟然是从老到少年都受他的鼓惑。”
  常五公子却满面希冀:“有殿下在,有各位大人们在这里,这差使我全无担心。”
  座中不是殿下,就是经验丰富的老王,和学识渊博的大学士,还有四妹夫文武双全。他都能把太子一路带着逛,五公子想区区一个在逃的大天教主有什么难的。
  回想他发现袁训与这差使有关,不由得更微笑浮现。
  那是至少一个时辰以前,为夫妻和好孩子接风的晚饭刚过。袁训邀请五公子来到太子房中,当着太子的面问他:“你是往沧州去吗?”
  五公子诧异,他出京的时候,父亲常都御史说保密行事,四妹夫是怎么知道?
  见太子微微一笑,袁训再笑问:“是奔着林允文去的吧?”
  五公子听过,就不再怀疑。知道京中大天教主是假冒的的人不多,能知道的,不会没有原因。
  大家把话对上一对,虽然没有完全说开,也对得到一起去。常五公子醍醐灌顶,对太子生出刮目相看。
  原来这件掩盖在诸多教派安然太平的局面下,皇上私下调派出许多得力人手的事情,由太子和四妹夫主要办理。
  鉴于这事情要去的地方太多,牵涉到不仅有都察院,还有镇南王,梁山王,丞相官署和六部。
  常五公子只负责其中一段,相对于太子和袁训,他知道的少而又少。太子和袁训不会对他解释从头到尾,但五公子算算袁训这阵仗。带一位殿下,两个老王和一个大学士出门,四妹夫管的只会比自己多,不会比自己少。
  这就听到大学士顾虑全局的感叹,五公子信心满满。有你们在不是?有上官也许受压制,但有上官凡事有商议有指点,常五公子想自己运气真是高。
  离京前,父亲常都御史说这件事情办得圆满,可以在皇上面前进言,把五公子调去都察院。父子间互有照应,有机缘还能为儿子谋取自己的都御史之职。
  五公子生出紧张,才有了日子宽松,他带妻女先做个游玩的打算。不想这一玩,玩到四妹夫这里,差使上也多出许多老前辈。不由得五公子满面含笑,摆出谦虚听教的面容。
  张大学士看向袁训:“你有什么好主张?”大学士忽然生出和袁训玩笑的心情:“当年大将军奇计百出,梁山王大捷也与尚书有关,尚书,你说说。”
  常五公子咬住牙,把到嘴边的一声惊呼生生咽回。
  张大学士以为常伏霖奉密旨出京,难道不知道袁训身有官印,说话上没有防备。再说这常大人他不是袁家自己人?不是可靠之人,不会参与这件差使。
  只看貌似受“袁柳结亲”连累出京的人,他们身份就知道。镇南王让皇帝撵走的全是得力官员,外省早有谣言纷纷,说皇帝对镇南王有了忌惮,这是伺机削弱他的兵权。
  前太子党们,更不用说,那全是少年时身经百“炼”的英才。
  大学士因此说声尚书,倒不是他想也不想就出口。
  袁训也没有解释没有圣旨,还不能算尚书这话。他也相信连襟,又眼前说正事儿呢,他只回大学士的话。
  “人心变了,”先是这一句。
  白天对黄家等人公文的太子,心里转的不停是人心为何变了,听到这话,目光炯炯有神。
  “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天下所有教派,有高人,也有混人钱财的糟粕。如今太平盛世,人心不足又不满,不是稀奇事情。”袁训郑重地道:“把人心扳回来,从有正也有反来看,也不稀奇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