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社区 > 穿越重生 > 龙啸大明 > 第278节
  但问题在于现清廷根本无力向商毅发反击,而且就是有力量,多尔衮也不敢轻易向南方进攻了,如果多尔衮也能穿越一把,首先要做的,就是绝不再发动第二次南征了,只可惜没有后悔药吃,也只能这么忍着。而且也不禁老调重谈,商毅到底是从那里冒出来的人呢?为什么会这么厉害。
  但想想过去二三十年里,清军一直都打得明军满地找牙,皇太极甚致口出狂言,清军对明军可以以一敌十,几曾遇到过现在的局面,因此在清廷之中,也开始出现种种流言,认为清军所以会惨败,完全都是因为多尔衮太无能,如果先帝还活着,这时早就己经统一天下了。
  听到这些消言之后,多尔衮心里又气又悔又恨,他当然知道,这是政敌对自己的攻击,但碰上商毅这样的怪物,皇太极活着又能有什么用,结果恐怕还不如自己,要怪只能怪自已命不好,怎么遇到商毅这样一个对手,皇太极怎么就死得那么早,把个烂摊子甩给了自己。
  结果生气带憋火,同时又伤痛多铎惨死,多尔衮又一次病倒,在床上躺了十余天没起来。幸好这次济尔哈朗不在北京,要不然还真就危险了。
  ————————————洪承畴回到北京的时候,己经是正月初二,他的新年是在回京的路上过渡的。
  当然现在洪承畴也无心过年,说实话这一路上洪承畴心里也颇为不安,也不知道自己这次进京的命运如何。不管怎么说,自已也是这次南征的主将,现在遭到这样的惨败,自己肯定是脱离不了付责的。
  当然在回北京之前,通过种种手段,洪承畴终于迫使赵岳倔服投降,也算是最后有一点收获,在一路上洪承畴毎天都和李本深、赵岳讨论商家军的战术以及训练方法,一来是打发旅途时间,二来也是认真准备,进京之后应对多尔衮的种种对策。而每谈论一次,洪承畴也都自觉受益非浅,但自己准备的这些东西,能否打动多尔衮,洪承畴心里也没有底。
  一行人走到阜城门外的时候,只见一队清军,押着数百名带着手铐脚镣的男女,从阜城门里出来,被押的人一路走一路哭,而士兵还在不断的喝斥打骂。隐隐约约可以听到:
  “官爷,我们真的是冤枉的呀”
  “少废话,管你们冤不冤枉,快走快走。”
  “求求摄政王,饶了我们吧,我们真的没有谋反啊!”
  “摄政王那有空见你们,认命吧,要怪就怪你们都姓朱,下辈子托胎,千万别投到姓朱的家里。”
  沿路上也有不少看热闹的人,指指点点,议论纷纷。而洪承畴眼尖,到是看见当先一人竟里原明的潞王朱常淓,不过这时他一头散发,身穿罪衣,还带着手铐脚镣,目光呆滞,一付听天由命的样子。心里也不觉有些奇怪,派一个家人去打听是怎么回事。
  不一会儿家人回来告诉他,这些被押的人都是原明的宗室藩亲,据说是勾接南方的朱氏余孽,图谋造反,都被处以极刑,今天是推出去处斩的。
  原来商家军在辽东大闹了一场,把爱新觉罗氏的祖坟都给刨了,又在南京十分高调的把六千多名满旗俘虏处决,在清廷上下确实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现在清廷没有力量去打商毅,只能把气撤在北京的汉族人身上,八旗贵族们自发组织起来,也把眀朝的皇陵也给破坏一空。
  同时还有不少激进份子,要求将留在北京的原明降官统统杀了,为这次南征死难的清兵报仇;还有人觉得只杀降官还不解气,要求也杀六千名汉人;更有极端的,更致建议把现在清军占领地区的汉人全部都杀光,然后退回关外去。
  多尔衮虽然也很想杀一些人来解气,但也不敢接受这么极端的做法,虽然多尔衮并不害怕什么人民的力量之类,而且现在关外才多大一点人,汉人虽然懦弱,但论数量足是满人的数百倍,如果要把汉人全都杀光,恐怕也会逼得所有的汉人都反对清廷,何况现在清军中就有不少汉族人,汉族官员也有不少身居要职,万一把他们都逼急了,和商家军勾结起来,清廷绝不是对手。因此绝对不能这么做。
  但如果不杀一点人,多尔衮心里这口气也出不来,因此也只能对明朝的宗室藩亲下手,借口他们勾结南方,意图谋反,将留在北京,以及这两次南征抓回来的明朝宗室藩亲连同他们的家属,一共有千余人,全部处斩,也算是可以出一口恶气。
  洪承畴虽然不知道这些内幕,但以他的老于世故,那会猜不出来其中的缘故,因此也只好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他当然知道,清廷的这些做法,对商毅没有一点损失,相反还会激怒所有的汉族人,那么这是否也在商毅的计算之内呢?
  而这时他们身后,赵岳的声音道:“这些人都己经一无所有了,还能够造什么反,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洪承畴回头看了他们两人一眼,见李本深对此并无励干衷,就当是没看见一样,但赵岳却是一脸忿忿不平的表情,嘴里还嘟嘟囔囔,不知在说些什么。洪承畴也知道,赵岳虽然被迫投降,但心里多少还是有一些不甘心,不过这要等自己慢慢来收服他,道:“你们两人记住,现在已经进京了,比不得在军中可以随意,千万不可造次,否则就是我也保不了你代。”
  李本深忙道:“大帅放心吧,小人绝不敢任意妄行。”
  而赵岳只是点了点头,道:“知道了。”
  看到赵岳的表情,洪承畴也拿他没有办法,只好苦笑了一声,道:“我们进城去吧。”
  第四卷 纵横篇 第一四六章 对策
  “微臣御兵无能,不识军机,才使朝廷天军惨败,有辱大清威严,有负摄政王之重托,实在无颜回京,面见摄政王,只是……”
  “好了,好了。”多尓衮摆了摆手,道:“老洪,这一次你也尽了力,实在是商毅太狡猾了,换了谁去,恐怕也讨不了好,你就不必再自责了,先起来说话吧。”
  洪承畴又给多尔衮磕了一个头,这才站起身来,多尔衮又道:“你在上疏所说,当效商家军的练兵之法来训练我大清之兵,以火器之利,而代弓马之技,施彼之上长技以制彼,也深合我之意。看来你也是一个有心之人。”
  洪承畴听了,也不禁大为感动,而且也放心了一大半。知道自己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洪承畴是在征月初五受到多尓衮的招见,在此前洪承畴向清廷连上了两道奏疏,一道是把这一次南征失利的责任全部都揽到自己身上,表示愿意接受朝廷的处置;而另一道则是只有多尔衮能看到的密奏,写的是自己招降了部份商家军的将领,建议按商家军的练兵方式来训练清军,以使用火器为主,以与商家军相抗衡等等。看来也是得到了多尔衮的认可了。
  其实在刚刚收到清军败阵消息的时候,多尔衮对洪承畴也非常不满,因为洪承畴是他亲自指名点将,并且寄以厚望的,但却还是一败涂地,要说多尓衮不恼火,那是不可能。
  但多尔衮毕竟还是明白人,头脑清醒下来之后,也明白这一次战败,真的不是洪承畴的错,而且在前期洪承畴做得相当好,不仅抚平了吴三桂等人,随后还夺取了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等大片地区,就是在湖北也打得不错,几乎就把湖北的商家军给全部剿平了,只是谁也没有想到,商毅居然还有一手跨海突袭的奇招,结果一下子就把清廷给搅得阵脚大乱,把局势给扭转了过来。因此也可以说,换了谁在位置上,都是倒霉的结局。
  而洪承畴的第一道上疏,把所有责任都揽到他自己身上,也让多尔衮颇为感动,虽然说这样做并不能完全把多尔衮从败战的阴影中解脱出来,但也确实是对多尔衮的极大帮助,再加上后一份密疏的建议,也让多尔衮觉得洪承畴还是可堪大用的。
  这时多尔衮道:“老洪,现在南方的形势如何,我们如何才能守住江北地区?”
  洪承畴摇了摇头,道:“回禀摄政王,江北不可守,依臣之见,应放弃湖北、安庆、庐州、凤阳等地,退守到河南、淮北之地为好。”
  多尔衮有些不满意,道:“江北重地,岂可轻易放弃,而且现在商家军不是正在夺取湖南和江西吗?还正和南明桂藩、唐藩恶交,一时也未必进攻江北来。”
  洪承畴道:“摄政王眀鉴,我大清的人马南撤之后,湖南、江西之地己是空虚,虽然桂藩、唐藩与商家军争夺,但以桂、唐二藩之力,又如何能与商家军相抗,臣料他们绝不会是商毅的对手,现在商毅恐怕己取了湖南、江西之地。而湖北位于南京上游、庐州、凤阳皆为南京屏障,自古守江必守淮,商毅是精通兵法之人,岂会不懂这个道理。因此湖北、淮南之地,商毅定是志在必得,而现在我大清新败,在江北兵力不足,此刻绝不能与商毅相争,最好是暂避一时。只需守住西边的襄阳、东边的徐州两地即可,其余皆可放弃。”顿了一顿,又道:“若是襄阳不可守,当退进南阳,但徐州足绝不失的。”
  多尔衮沉思了一会,道:“如果商毅占领了湖北、淮南之地,但仍不肯收手,定要继续出兵北犯,进取河南,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洪承畴道:“臣以为不会,商毅取湖北、淮南之地,乃是为保南京计,并非欲行北犯之举,而且南京一战,我大清固然伤亡极大,但商家军也未必没有损失,想要北犯,恐怕还力所不及,而现在商毅为争湖南、江西,己与桂藩、唐藩恶交,虽然桂藩、唐藩不足虑,但毕竟也是腹背受敌,若是商毅大举北犯,桂藩、唐藩在其背后,也不可不防。何况商毅在取得了湖北、淮南之后,地域已扩大数倍,而且多为新占之地,根基不稳,也必须先停下来稳定地方,设制官吏,安抚百姓,因此臣料他必会掩旗息鼓,暂时歇兵罢战,转而勤修内政,并与南方的桂藩、唐藩修好,等基础稳固之后,才能再进北犯,而我大清也正好可以利用这一段时间,来重新训练士兵,休养生息,等国力恢复之后,再图南方。”
  他停了一下,道:“臣最近研究商毅用兵,见其有‘一切着眼大局,不可计较一城一地之失’之说,深以为然,当初商毅为暂避我大清的锋芒,连南京都能够放弃,何况我们只是放弃湖北、淮南之地。”说着又把当初李本深说的那一段把南京比喻成一个大包袱的话又对多尔衮说了一遍。
  多尔滚听了之后,也大为震惊,又沉吟了好一会,才点了点头,道:“老洪,你所说的放弃湖北、淮南,我会认真考虑,不过依你之见,如果按商家军之法来训练我大清士兵,需要多久才能练成?”
  洪承畴道:“五年方可有小成,十年才能大成,若是摄政王欲再行南征之举,至少要等到十年之后,观南方动静,方可行事。而在此之前,切不可与商家军再发生大战。”
  多尔衮皱了皱眉,道:“需要那么久吗?”
  洪承畴苦笑了一声,道:“练兵到还是好说,但全军所需使用的火炮、火铳岂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何况一但开战,耗费何此千万,朝廷财力已竭,没有十年积攒,休养生息,绝不足以支应战事。”
  提到了财政,多尓衮也有些无语了,现在清廷的财政确实己经到了油枯灯尽的地步,今年新年,清廷没有举行任何庆典活动,也没有对官员进行封赏,其他各部官员都有些不满,只有户部的官员却是暗自庆幸,因为府库这时己是空空如也,根本就拿不出钱来了。
  因此多尓衮沉默了半响,道:“我可以等十年二十年都没有关系,但怕就怕商毅不会等,如你所说,一但商毅占领长江两岸之地,稳定下来之后,恐怕就会立刻出兵北犯。他需要十年时间吗?”
  洪承畴道:“只要我大清能够对内休养生息,减轻赋税,安定人心,使百姓能安居乐业,满汉齐心,团结一致,然后再守住襄阳、徐州两地,南征虽然不足,但自保尚且有余,商毅就算能够稳定所占之地,也未必敢轻易北犯,何况在他南方尚有前明余藩,我们还可以从中挑事,使其互相攻击,使其无瑕北顾,甚致还可以和他们联合一致,南北夹击商毅。”
  多尔衮当然听出来,洪承畴是在隐晦的提醒自己,要对汉人多多进行安抚,使他们能够全力支持清廷,只有这样,清廷才能和商毅相抗衡。另外洪承畴提出的联合南明势力,共同对付商毅,到是十分赞同,只是清廷刚刚刨了朱家的祖坟,又杀了那姓朱的宗室,怎么还好意思去和南明谈联合呢?因此也有一点尴尬,道:“老洪,你认为我们和前明余藩能够谈得好吗?”
  洪承畴也知道多尔衮是有所指,因此也道:“凡事在于人为,何况前明余藩均是碌碌无能之辈,只要能够诱之以利,晓之利害,依臣看来,并不难说动他们。”
  顿了一顿,又道:“何况我大清也并非一定要与其正式联合,只要能够说动他们,与商毅为敌,互相征伐,而我大清在从中见机行事,也就行了。而且必要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和商毅讲和。以为权宜之计。”
  “与商毅讲和?”多尔衮听了,又思索了好一会儿,才点了点头,道:“老洪,你说得也有道理,让我好好想一想吧。”
  洪承畴也道:“这些是臣之蠢见,请摄政王明鉴。”
  多尔衮又道:“老洪,听说你招降了不少商家军的人。”
  洪承畴道:“是,要学商家军的练兵之法,唯有找商家军的人来教授,方可知己知彼。”
  多尔衮又点了点头,道:“这一点你做的很好,而且我也想见一见他们。过几天我会安排一个时间,你带他们进宫来吧。”
  洪承畴也知道,多尔衮是想亲自考查一下他们,同时也是向他们表示清廷的恩厚,只是别人都还好办,只有赵岳令洪承畴大感头痛,他发起脾气来,可是不管不顾的,万一他顶撞了多尔衮可就不好收场了。
  这时多尔衮也看出洪承畴面有难色,道:“老洪,有什么为难的地方吗?”
  洪承畴听了,也只好把自己收降赵岳的过程,和自已的担忧说了一遍。
  多尔衮听了,也不禁大笑起来,指着洪承畴,道:“老洪啊老洪,你到是真有几分鬼主意,好吧,你尽管放心好了,无论他怎样出言不逊,我也不会怪他的。”
  第四卷 纵横篇 第一四七章 新政(一)
  就在多尔衮招见洪承畴的当天,远在数千里之外的杭州,商毅也招集自己集团各部门的主要付责人,招开会议,讨论浙江集团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首先要确定的,是自己集团下一步的路线,是继续以军事扩张为主,还是以恢复发展为主。在这一点上,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暂时停止军事进攻,先恢复一段时间再说。
  这一点商毅从原则上来说,也是同意,商家军的战斗力虽然强,但毕竟自己现在只有浙江一个省、山东、江苏的部份地区,基础毕竟不厚,也难以再扩大战争。因为打仗不仅仅是动用军队,同时还需要征调大量的民役,这次收复南京的战斗,投入的军队在十五万左右,而前后征调的民役却超过了四十万,而这些民役都是主要的社会生产力,被征调参战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生产。虽然现在商毅还有大量的库存白银,但白银毕竟只是一种货币媒介,不能当饭吃,如果社会生产跟不上去,一样没有用。
  因此先停止战争,把新占领的地区稳固下去,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积累再丰富一些,然后再进一步扩张,也符合现在的情况。而商毅也把恢复发展的时间,定在三年左右,按照现在的自己积累的行政经验、资源和经济条件,三年左右的时间,完全能够稳固住占领的地方,并且积攒下足够的物资,然后再向清廷发动进攻。
  从现在的外部情况来说,南方的三个南明朝廷基本都是不思进取的货,而且只要是稍一稳定下来,首先开始的是内斗而不是对外,也不足以对自己构成什么危胁;而北方的清廷经过了这一次惨败之后,至少在五年以内,难以再对南方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这也给自己提供了一段难得的停战发展时间。
  当然商毅也知道,对清廷来说,也同样需要时间来恢复,双方实际上就是在比谁恢复得便快一些,更早的作好发动下一次战争的准备。不过在这方面,商毅到是有充份的信心,虽然自己最终占领的地区,可能还不到清廷的一半左右,但都是经济发达,物产丰富的地区,而且各方面的基础也比清廷要好得多,因此发展速度绝对会比清廷快,完全可以比清廷抢先一步做好战争的准备。
  但恢复发展并不等于完全停止战争,首先是江北的湖北、淮南还没有取过来,无论是个战略还是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两个地区都是商毅志在必得,因此要不惜一切代价将这两个地区夺取过来。而且即使是把目前所有的自标都实现以后,在局部地区,如果出现了比较好的时机,仍然也不要放过机会,坚决出击。一方面是可以逐步扩大自己的占领地区,另一方面也是给清廷制造一些麻烦,不让他们这么轻轻松松的恢复发展。不过战争的规模尽可能的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以内,在这方面由统战部来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另外就是如果清廷或都是南明的势力,主动向商毅发动进攻,这种情况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那么也就讲说不起,当然是尽全力奋起迎战了。
  众官们也都同时商毅的意见,毕竟现在还是乱世期,并不是从容恢复发展,休养生息的时候,应打的时候,还是要打。
  这一点通过之后,接着就是确定占领地区的行政组织结构。现在商毅的占领区大体是分两块,就是以浙江为核心,包括江苏部份和台湾、另一块就山东地区。而在行政组织结构,除了山东地区以外,其余的地方都没有省级行政,最高只到了府一级,然后由杭州行政部来统一管理。
  但现在商毅实际己经占领了三个完整的省,如果实现了收复南京的后续目标,将基本占领六个省,加上山东和台湾,实际有上八个省,因此府一级的行政单位显然是不能适应现在的情况,必须建立省一级行政单位。
  在中国古代,自宋代开始,由于吸取唐代藩镇割据的教训,害怕地方势力扩大,因此不在设立正式的地方省级行政单位,但为了便于地方的管理,在必要的时候,由中央临时派出官员,统管一省或数省之地,宋元时期的这种省级官员称为安抚使或宣抚使,而在明清时,则是巡府或是总督,实际就是变相的省长。
  但这种官职设立的随意性仍然很大,虽然到了明中后期,各省巡府,己经成了常设职务。但从理论上说,仍然属于临时性的官职,而且官员的任职时间,地点也不固定,因此不利于地方行政的延续。同时就是巡府的设置,也不稳定,有的大省会分割出二到三名巡抚来。
  因此商毅也决定,釆用后世行政区域的划分方式,依次分为:省、直辖市——市(分省会市和地级市两种)——县——乡、镇四级。而在乡、镇以下,还设村一级单位。
  现在自己占领的地区,分为山东、湖南、江西、浙江四个省,南京一个直辖市,台湾暂时划规浙江省管理,而各级行政长官、行政机构的名称也沿用后世的习惯,省称省长,行政机构称为省政府,市称市长,行政机构称为市政府等。但村级单位叫村委会,建立了人民公社的村,则和为公社委员会。各级行政长官都由杭州行政部指派,不过村级由本村自行选举村委会或公社委员会。
  对于商毅制定的这些行政机构,众人也没有多大的异议,其实也就是名称区别,所谓省长、市长,也无非就是巡抚、知府换个马甲罢了。因为毕竟商毅现在还没有正式扯旗自立,还不方便使用原来的官职名称;而且如果以后商毅真的开国立朝,使用新的名称,也表示新朝的新气像,与旧朝的区别。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当然商毅制定的这些行政机构和明朝最大的不同在于,县级以下还设立了乡镇一级,乡镇下面还设有村一级。而在此前历代,最小的行政单位都是只到县一级。县以下的乡、村虽然没有里正、乡老、亭长一类的官职,但都只能算民间组织,不属于国家干部。这也造成了中国古代国家对社会最基层,几乎是一片空白,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管理。也使古代社会基层实际被胥吏、地方豪强勾结把持的局面,不仅使国家的法令难以得到很好的实施,而且还加重的基层人民的负担。
  不过商毅在浙江的时候,就己经建立了乡镇——村一级的行政机构,事实也证明,这样的行政机构,对于控制地方基层,确实十分有效,不仅商毅的法令、行政都能够得以比较顺利的实施,征收税赋,征调民役等方面,都比过去有效率得多,而且也有力打击了地方豪强势力,没有了胥吏蒙上欺下之后,也减轻了许多百姓不必要的负担。在这战乱的时代,商毅占领地区的百姓们依然能够保持生活充足,可以说乡镇——村一级的行政机构也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因此杭州的官员们对此也并不觉得意外,相反还都十分支持这一机构的设置。同时也证明商毅不仅仅是一位兵法大家,在行政治民方面,同样也表现得非常出色。
  是众人都通过了自己提出的行政组织结构,商毅也十分高兴,下面就是要确定目前四省的省长人选,然后再层层建立行政机构。而这次商毅打算采用一个新的办法来确定人选,就是投票。
  各省的省长人选中,只有山东省是最没有悬念,由原山东布政使孟宏恭出任。说起来孟宏恭是商家军第三军军长杨武丞的岳父,也是最早投向商毅的明朝官员,这几年来一直都在山东地区付责民政工作,和山东地区的军事官员周少桓等人也配合得也很好,因此山东正式建省,他当然是出任省长的不二人选。
  而其他三个省的省长,众人经过了一番筛选,确定了六各备选人,然后由行政部的官员进行无记名投票,最后正式确定下来,浙江省的省长由周少卿担任,江西省的省长由原来杭州府的推官兰秉浩出任,湖南省由原来山东沂水县的县丞孙成出任。
  这三个人中,周少卿自然不必说,周氏一门已经成为商毅集团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深受商毅的信任和重用,而且周少卿一直担任扬州知府,也干得有声有色,政绩斐然。而孙成和兰秉浩原来都是小官,在商毅入主浙江之后,都出任一地的知府,也都是行政官员中的表现得十分出色的人。因为商毅建立了完善的人事制度,也都拿得出有说服力的证据,因此这三个人,基本也是众望所归,而且行政部的各官员投票选举出来,任何人也都无话可话。
  这也是商毅第一次在杭州的行政中釆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来进行决策。同时各省以下的官员,由省长提名,行政部官员投票确认。
  第四卷 纵横篇 第一四八章 新政(二)
  地方的行政机构就这样先决定下来,接下来是对杭州的行政机构进行一些调整,现在杭州行政部下面共有九个部门,分别教育司,财政司,仲栽司,农田司,工建司、商务司;另外还有直接对商毅付责的审计司、文书司和宣传司。在划分上,也属于行政部管辖。
  这九个部门,差不多也涵盖了一个政府除了军事以外的基本行政部门,但现在商毅的管辖区内,和明朝相比,也出现了一些明显不同的地方。
  首先是手工业方面,由于商毅制定的政策基本都含有扶持手工业发展的内容,因此在浙江地的手工业发展十分迅速,注册的工厂己经超过了一百五十家,其中超也五百人规模的中大型工厂有二十八家,而超过千人规模的工厂,有十二家,另外注册的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作坊,己经超过了二千家,这还不算那些半农半手工的家庭。而且产业包括纺织、丝绸、造船、木作、印刷、机械、治盐等等。
  现在浙江地区完全依靠做工维持生存的人口,己经有十万以上。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工人阶级这样一个全新的阶级,也正在逐渐形成中。现在对工厂、手工作坊的管理,还属于商务司。
  还有就是对外贸易和交流,对外贸易自不必说,己经成为浙江地区的最重要财政收入来源,而且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大,对外的交流也随之扩大,现在己经有荷兰、英国、葡萄牙三个国家在浙江地区开设了半官方的商馆,另外至少还有十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往杭州经商,因此商毅才打算在杭州专门建立一个外商的聚集区,对外商、包括外籍人员进行统一管理。现在这些事情也全都甩给商务司在管理。
  当然这些也还都是属于商业范围内,由商务司来管,也说得过去,但随着商毅势力的发展,不管是否宣布自立,早晚都会对外建立官方的来往,如果还是由商务司来付责这些事情,就形得有些不伦不类了。
  另外由于商家军是一支以使用火器为主的军队,加上商毅应用了一些新技术,使浙江地区的开矿、冶金水平和规模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开设了一家大型的冶钢厂,同时还需要大量进口各种金属矿产,这也是浙江地区的主要进口物资,因此现在开矿、冶金也成为一个速度发展的产业。目前开矿和冶金事务还是归属于工建司管理。
  和冶金、开矿道理相同的是纺织业,现在的浙江出口的商品中,纺织产品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包括丝绸、刺绣、绵布、生丝、纱等等商品,而浙江地区的工厂、手工作业也有一半以上都与纺织业有关,因此纺织业也成立浙江地区的第一大支柱产业。而所有纺织业都属商业部管理,显然有些不合适了。
  在这种情况下,现有的这九个部门显然是己经无法满足于发展的需要,因此商毅也决定,增设工业司、对外贸易交流司、矿产冶金司、纺织司这四个部门。
  工业司付责管理各工厂、手工作坊的生产事务;矿产冶金付责管理开矿、冶金等事务;纺织司付责与整个纺织行业有关的各种事务,而对外司则分为两块,一块付责对务贸易,另一块付责对外交流来往,因为现在对外主要还是贸易来往,商毅暂时还用不着一个外交部,等以后条件成熟之后,再进行分离。
  但凡事有利就有弊,部门分得细了,虽然可以使管理更方便,更专业,也更直接,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不少事情需要几个部门同时管理,比如一个炼钢厂,因为这既是工厂,又有商业行为,首先要在工业司和商业司注册,同时炼钢又属于冶金行业,因此又要经过矿产冶金司批准,如果要进口矿石,侧还要通过对外贸易交流司,再加上完税需要的财政司,建厂房又需要通过工建司,因此前前后后一共要和六七个部门打交道。
  一个丝绸厂也是一样,虽然不用和矿产冶金司打交通,但又多了一个农业司,因为织造丝绸要种桑养蚕。虽然不像后世那样,一件事情要跑十几个部门盖章,但也比过去要麻烦得多了。因此商毅的这个提议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和质疑,也有人认为可以只成立工业司、对外贸易交流司这两个部门,而矿产冶金司、纺织司则可以先挂在商业或工业司下面,先观望一段时间再说。
  不过商毅也知道,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完美无缺的制度,随着生产社会化,分工会越来越细,而管理也会越来越细,这也是大势所趋,想拒绝这种发展趋势是不可能的,只能从提高各部门的办事效率上着手解决。因此也不厌其烦,向众人反复说明增设这些部门的道理。
  但尽管如此,在最后投票的时候,还是只通了成立工业司、对外贸易交流司这两个部门,而矿产冶金司、纺织司则被否决掉。
  当然如果商毅一定要硬行,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威信影响,强行通过成立这两个部门,但从维护投票制度的角度出发,也就顺应众人的意见,收回了自己的方案,并且立刻拿出一个备选方案,即变冶金司、纺织司为冶金所、纺织所,冶金所将归属在工业部下,而纺织所则归属在商业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