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社区 > 灵异玄幻 > 醒来后发现自己成了传说 > 醒来后发现自己成了传说_分卷阅读_179
  闻言,余月隐点了点头,压下心底的惊诧没有再多问。她眸光一转,拿出几枚玉简笑道:“关于风琅国邪修的调查记载全在这里了,我们先进小厅内吧,我和宛珊点了不少灵食。”
  先前带路的侍从早已机灵地离开,如今闹了那么一出,他们这才在小厅里重新坐下。
  陶煜撑着脸颊,漫不经心地坐在桌边,随意地看着三面开阔的景色。岚剑阁的清晨渐渐热闹起来,无数屋舍和酒楼里都升起炊烟,不少精神满满的修士们在街上行走着,穿过粉雪月花树下方,往自己的目的地而去。
  见樊宛珊还有些回不过神来,直盯着陶煜看着,樊鸿熙便开口说:“之前皇兄在外面,没有为你过生辰和及笄礼,皇兄早已特地为你准备好了礼物。”
  樊宛珊一听,当即回过神来,欣喜地问道:“是什么礼物啊?”
  樊鸿熙从储物戒里拿出一大一小两个红漆木盒递给樊宛珊,笑道:“打开看看吧。”
  樊宛珊当即打开大木盒,不由小小地惊呼一声。
  只见木盒里放着一支极为精巧的中品防御法器红珊瑚钗。而在这些法器之下,一件流溢着如水波光的大红纱裙法衣静静地躺在下方,竟是一件下品宝器级别的法衣。而另一个木盒里,放着一些适合炼气期和筑基初期使用的灵物和精巧的小东西。
  樊宛珊一眼就喜欢上了那支红珊瑚钗,不由轻轻地拿起它。清脆的叮铃铃从小小的金色铃铛里传来,她惊叹地说:“好漂亮!我从没有见过这样的发钗。”
  樊鸿熙轻轻摸了摸樊宛珊的脑袋,笑道:“我当初一见便觉得很适合你,这是一个防御法器,你性子又活泼跳脱,正好能够防护一二。”
  陶煜打量着樊宛珊和她手里的红珊瑚钗,觉得这个人类确实挺适合红色的,也很适合这根叮当作响的珊瑚钗,他都能想象出来随着少女行动而响的清脆铃音了。
  大概是打了招呼,丰盛的各种灵食上得很快,一下便摆满了一大张木桌。陶煜当即两眼放光地盯着这些食物,迅速提筷大吃起来。
  还是吃东西要紧!
  余月隐一看木盒里的东西,便笑道:“这支珊瑚钗和鲛纱法衣应当都是海族所制之物,在我们这边当然少见。这法衣极为不俗,樊道友怕是费了些功夫吧?”
  樊鸿熙平淡一笑,说:“正巧在海市里有些奇遇。”说完,他又从储物戒里拿出一大截粗壮的深海红沉木,递给余月隐说:“苦辛草极为罕有,宛珊说过苦辛草多有余道友帮忙,这是谢礼。”
  余月隐正欲推拒,然而目光落在那截深黑发红的木头上时,眼神不由一凝,当即接过了那截木头仔细观察。
  余月隐抬手轻抚直径足有一米的圆截面,一看那细细密密的年轮,不由惊道:“这……难道是上千年的红生木沉入海中后形成的红沉木吗?”
  樊鸿熙点点头,笑道:“不错。”
  陶煜抬头瞄了一眼,又不感兴趣地收回视线,继续把一大块肉骨头塞进嘴里,连骨头都没吐。
  樊宛珊扭头一看,脆生生地开口说:“月隐师姐,你不是正好在找新的古筝法器的材料?这不是正刚好吗?”
  余月隐有些爱不释手地摸了摸这截木头,终究还是收了下来,笑道:“那便多谢樊道友了,正巧我还缺少合适的木材。”
  樊宛珊笑嘻嘻地说:“太好了,师姐找了不少时日,终于凑齐了。”
  余月隐亲昵地点了点樊宛珊的额头,笑道:“还不快去换上法衣让你的大皇兄看看?”
  樊宛珊重重地点头,抱起木盒欢天喜地地跑去小厅侧边的小包厢里换衣服去了,余月隐对微笑看着她们的樊鸿熙说:“我确实寻找了许久,樊道友这一礼当真是及时雨。”
  樊鸿熙温雅一笑,说:“余道友喜欢就好。”
  樊宛珊动作很快,只见一道鲜红耀眼的身影从小包厢里跑出来,带着清脆的叮铃声,开心地对看来的樊鸿熙几人露出一个明媚的笑容,说道:“我换好啦。”
  说完,她在原地轻轻转了一个圈,让那层层叠叠的飘逸裙摆甩动起来。
  娇艳的红色衬地樊宛珊肤白如雪,笑靥如花。她乌黑的发间插上了那支红珊瑚钗,粉珍珠、小贝壳和金色铃铛从钗头垂落,随着她的行动而响起点点清脆的铃铛声。
  余月隐双眼一亮,惊叹地说:“很漂亮,很适合你。”
  樊鸿熙含笑道:“正好,我们回去之时,便穿这一身给父皇看看吧。”
  樊宛珊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然后突然想起了什么,蹬蹬蹬跑到樊鸿熙身边坐下,娇蛮地说:“大皇兄,我们晚点再回苍城好不好?”
  樊鸿熙含笑问道:“怎么了。”
  樊宛珊难得扭捏了一下,嘀咕道:“说出来就没有惊喜了……”
  余月隐笑看樊宛珊一眼,说:“这妮子在学做法器呢。”
  樊宛珊瞪大眼睛,却已经来不及阻止余月隐了,只能气鼓鼓地鼓起了脸颊,而后又骄傲地昂起脖子说:“我在学做玉佩法器呢,就自己看玉简自己学!我想先做一个送给父皇作为生辰礼,再送给大皇兄和母妃她们,只是我的玉佩还没做好,岚剑阁的玉简不能带出阁内,所以要先留在这里。”
  樊鸿熙不由温和地笑了,问道:“那宛珊还需要多少时间呢?”
  樊宛珊想了想,认真地说:“一个月内,我肯定能做出来。”
  从岚剑城快马加鞭赶回苍城的话,大约需要半个多月左右,如今距离父皇生辰还有两个月,时间倒还是赶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