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社区 > 综合其他 > 纳米崛起 > 第740章 文明困境
  厦门,这个被升级改造后的新城市。
  城市已经被穹顶系统覆盖,将在城市的西北区,有一条非常孤单的通道,向西北延伸了5.3公里左右。
  在通道的尽头,是一个专门设置的小型穹顶系统,在这个区域内,非常安静,或者说冷清更加合适一些。
  因为这里是福省的冬眠中心,而来这里冬眠的人,很多都是濒临死亡、太过于年老的公民。
  今天厦门冬眠中心,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那就是一批年龄超过90岁的科研工作者。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联邦制定年老科学家冬眠计划时,是不建议所有人集中在一个冬眠中心之中的,这是为了防止出现意外。
  目前联邦本土中,一共有12个冬眠中心,可以保证冬眠人员进入冬眠后,获得最安全的保护。
  当然,由于冬眠技术还没有太成熟,目前冬眠的期限,最长只能45个月左右。
  考虑到这些年老科学家的身体因素,一般只进行30个月的冬眠。
  别以为30个月很短,实际上这已经有两年半了。
  而且冬眠后,调养半年左右,还可以再次进入冬眠状态。
  联邦不希望那些老年科学家们,因为寿命的耗尽,而彻底离开,希望通过冬眠技术拖延时间,等待未来新技术的出现,可以让这些老科学家返老还童。
  要知道,科学家是非常宝贵的资源,特别是人类当前还没有解决知识快速学习的技术之前,培养一个顶级科学家,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哪怕是联邦疯狂砸钱砸资源,加上吞并了诺亚会、露西亚的科学人才,在面对晋升星际文明的时候,仍然显得捉襟见肘。
  目前联邦科学部中,可以被评估为高级研究员的科学人才,数量为32.1436万人,如果加上一些准高级研究员,数量不会超过80万。
  这是多么少的一个比例。
  要知道,联邦此时的总人口,可是有32.47亿人。
  相当于每万人,才有一个高级研究员。
  这是非常小的比例,很多时候人们不想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但是现实就是如此明显。
  天才的科研人员,对于科研团队的作用,确实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年老科学家的知识积累、经验都非常好,就是精力和创造力比不上年轻人。
  如果将这样的知识积累、经验,添加到一个年轻人身上,那加上年轻人的精力和创造力,将是难以想象的。
  就好比黄修远,他拥有未来的记忆,加上年轻的身体,两者结合爆发出来的效果,会产生非常明显的相辅相成。
  现在联邦科学部,就在秘密准备两个大计划,一个就是“重生计划”,另一个则是“宿慧计划”。
  重生计划,就是针对老年科学家的,通过现在相对成熟的人体冷冻技术,让高龄的科学家,进入冬眠状态。
  等待未来技术的发展,可以让人体寿命延长后,让这些老科学家重新变成年轻人。
  而宿慧计划,顾名思义就知道什么了。
  这个计划就是研究记忆植入技术,让人类可以在几年内,通过记忆植入技术,将人类绝大部分的知识都记忆在大脑之中。
  这样可以快速培养出,知识积累丰富的年轻人,减少因为人类知识总量的增长,而出现学习跟不上时代的现象。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人类文明的知识总量,变得越来越多,导致很多学生,读书读到三十多岁,都可能没有办法精通一门小学科。
  就更别提,再出现19世纪、20世纪那样的科学全才了。
  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人类的学习能力,与社会整体的知识总量,正在飞速拉开差距。
  就好比现在,联邦科学界中,比较冷门的海洋地质学领域,一年都有500~800篇相对有价值的科学论文。
  就更别提热门的纳米材料、半导体、电场合成、宇宙天文之类了,那一年几千,乃至几万篇的科学论文,就算是黄修远这种有超级记忆力的人,可扛不住如此庞大的知识增量。
  这还是将一部分低价值论文剔除后,剩下的新增知识量。
  如此庞大的知识总量,未来的学生们,可以想象他们将面对如此的局面,那就是一辈子都学不完一门学科。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学校不得不延长学习时间,或者不断细化学科。
  这种解决方案,都是治标不治本的,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
  延长学习时间,则意味着学生的毕业年龄,又继续向后推延,而人类最有活力和创造力的黄金年龄,又在20~45岁之间。
  总不能未来的博士毕业,要弄到40岁之后。
  这样一来,学生博士毕业出来,工作没有几年,都可以进入退休状态了,创造力和精力也会断崖式下跌。
  而不断细化学科,则同样是一个弊大于利的行为,要知道人类的各个学科之间,从来都不是孤立的系统,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越是细分学科,越会导致人类的创造力下降。
  例如所谓的纳米材料,本身就是一门综合学科,需要懂化学、物理、数学和生物,而化学又分什么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电化学、高分子化学之类。
  以此类推,一门大学科,又划分为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小学科。
  这种情况下,让学生如何学习?
  学习了有机化学这边,又发现拓扑学不明白;拼命啃向拓扑学,又发现高能物理看不懂……
  到头来,越细分学科,人类的学习效果和创造力就越弱化。
  很多学科之间,都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很难完全切割开来。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类必将陷入“知识学习困境”,这个问题不解决,人类当前的科学发展速度,将会越来越慢,最后进入无创新时代。
  这就好比,一个人在爬雪山,他可以携带的食物,只能是身体可以拿得动,而这些食物,又刚好只能够吃两天时间,那他最后只能前进两天的距离。
  哪怕有少数耐力惊人的个体(天才),他们可以不吃不喝继续爬,也最多爬多三天时间。
  学习瓶颈的困境,就如同爬雪山那样。
  人类的知识传承方式,就是每一个新生儿,只能从山脚下开始,而不是直接继承前辈的终点。
  这样一来,人类就可能出现某一个高峰后,其他后继者们无法超越的困境。
  实际上,这个困境已经出现了。
  上个世纪的相对论、量子力学、弦理论、粒子标准体系等知识诞生之后,人类在物理的大厦上,只能做一些缝缝补补的工作,而不是更上一层楼。
  所谓的上帝粒子,也是上个世纪标准粒子体系中,早就预言的存在。
  人类文明,已经进入了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