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社区 > 耽美同人 > [七五]大宋小吏 > [七五]大宋小吏_分卷阅读_304
  秤砣睁大了眼睛,怎么他听着大官人和云先生话中的意思……他们就要有新衣服穿了?!
  随后,秤砣的想法就得到了云雁回的证实。
  “有好心人给你们送了布来,明日就可以穿上新衣裳啦。”云雁回笑着说。
  秤砣咽了口口水,“我也有吗?”
  云雁回笃定地说:“每个人都有。”
  秤砣激动得差点昏过去,他记忆中,自己还从未穿过新衣裳呢!
  秤砣,和很多得知了消息的小伙伴,晚上都没有睡着,但是到了第二天,当他们做好准备要量体时,来得更快的,却是一群大夫。
  这些人,都是太医局的,几个太医,带着一批学生,挨个给他们体检。体检完之后,才到一旁去量体。
  云雁回站在小宝身后,扫了一眼,对身旁的郑凌说:“你准备得怎么样了?”
  郑凌点头,“嗯嗯,和他们都商量过了,我今日在这里也会好好采风。”
  云雁回觉得,光靠他去各处打秋风不是长久之计,甚至光靠官家不断给钱也不是个事儿。
  一方面云雁回在请教林易百姓弃子的状况,希望在他借调的这段时间,能够琢磨出一些条陈上奏官家,改善这种情况。
  另一方面,则是借助媒体的力量,打一些公益广告,鼓励殷实之家能够捐助出自家用不到的物资,或是前来收养弃婴。
  这第一发,云雁回自然是想到了叫郑凌的团队以连环画的形式广告。图片比起文字,要更加直观,而且郑凌他们的连环画在京中有很大的民众基础,效果会很好。
  政策虽然一直存在,但是比不上连环画的图文并茂,若是画得很,人们被感动了,自然多加关照。
  为此,云雁回还特别请林易空出时间来,和郑凌好好聊一聊,帮助他采集素材,画出打动人心的内容。
  林易在慈幼局呆了好几年了,又听了不少人的诉说,自然是一肚子的故事。而且,知道是给《东京日报》的漫画提供,他不知道多开心。
  云雁回正和郑凌聊着呢,就看到赵允初也来了。
  云雁回调到慈幼局后,这是赵允初第一次过来,于是招收示意他自己在这里。
  “雁哥儿。”赵允初看准了,便走过来,就看到郑凌在旁边,显得有点不自然——又想起云雁回说的那个巨可怕的笑话了。
  “阿初来啦,你们俩,还有小宝晚上都在这儿吃饭好了,”云雁回看人还挺齐的,说道,“这里的孩子都特别好玩儿,还有,我把二毛家的小猫也带过来了,可爱啊!”
  赵允初乖巧地点头,没有不答应的理。
  这时,云雁回看到小宝给一个小孩诊治时,小孩不是很乖,就上去搭把手。
  郑凌看他走开,对赵允初坏笑了一下,“婶婶来了,真是一刻也分不开啊……”
  赵允初听着觉得阴阳怪气的,那个气啊,恶狠狠道:“你别乐!还记得你表叔说过的话吗?你叔婶无子,小心回头真把你过继到我们膝下来,叫你也跟我们分不开,共享天伦之乐!!”
  说完,赵允初自己都抖了一下——这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啊!
  第237章 慈幼局的变化(中)
  郑凌只觉得一阵恶寒涌上心间, 且不说这法子是否能操作成功,他只消想想那个画面,就够受的了。
  一家三口,儿子年纪最大,这像话吗?
  更别提, 母亲还是赵允初这家伙……
  为了打击郑凌, 赵允初真的拼了, 不过看到郑凌难看的脸色,他还是十分得意,仿佛掌握了什么郑凌的死穴。
  这时云雁回才放下小孩,回转过来, 却见郑凌和赵允初之间流动着异样的氛围,不禁讶然道:“我刚刚不在,你们又吵架了?”
  云雁回心平气和地劝他们:“多大的人了,小时候吵一吵也就罢了, 这么大了还吵架, 这不是给外人看笑话吗?都是一家人啊!”
  赵允初:“……”
  郑凌:“……”
  云雁回那个“一家人”虽然没有深意, 但是他们两个心里虚,自然听出了不一样的意思。
  云雁回看他们不说话,又指着一旁正扶着阿欢体检的秤砣教育道:“你看看他们,也是从小一起长起来的,互帮互助,感情多好,何况你们还是有亲戚关系的……”
  从他自己这里论起,自然是有亲戚关系的,然而这话只会叫赵允初和郑凌更加坐立不安了。
  “你别说了,”郑凌黯然道,“都是我的错,行了吧,我去采风。”
  看着郑凌失魂落魄的背影,云雁回诧异地问赵允初:“少见你大获全胜至此,未必是最近口才渐长?”
  赵允初甜甜一笑,“和雁哥儿待久了,我自然多少要长进一些。”
  这话被郑凌听到,不知道要气成什么样。
  ……
  一下午的时间,慈幼局的大小孩子都检查了身体,也量了尺寸。这一单比较大,裁缝铺为了能够如慈幼局要求一般,尽快做出来,还另约上相熟的同行一起完成。
  郑凌也采风完毕,收获满满地回去。
  后来回忆起来,秤砣想到,真是云先生来了之后,慈幼局变得日新月异的。当他们判着肉吃时,不但有肉吃,还有新衣,当他们盼着新衣时,不但裁缝来量体了,还有大夫来诊脉。
  而第二天呢,慈幼局又迎来了三位翰林院的先生。
  比较小的孩子不懂得翰林院的概念,只听说是有大学问的人,大一点的倒是懂事了,便愈发惊讶。
  从前,慈幼局只有少数孩子才有机会去小学做旁读生,自然是选一些聪明、有天赋的孩子。
  现在,他们却得知,每隔一日,便有先生来上课,而且是每个人都能听课。
  秤砣又开心又觉得不可思议,他去找云先生,抱着云先生的手说:“婆婆说我这么笨,日后肯定不能去小学里,翰林先生能要我吗?”
  “子曰:有教无类。”云先生说了这么一句话。
  秤砣不懂这句话的意思,但是云先生要去忙了,所以等到上课之后,翰林先生——不对,先生纠正了,不能这么叫他,叫他李先生就行。李先生介绍完自己后,问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
  这时,秤砣就举手问了,有教无类是什么意思?
  李先生一愣,告诉他们,这句话是圣人说的,意思是无论什么样的人,都能受到教育,当然也包括秤砣这样的。而且,这能够让他获得改变,越来越聪明,最后,不比别人差。
  在秤砣心里,这句话就很了不得了,听不懂,但是其中的意思由李先生解释出来,让他觉得特别好。圣人很厉害,云先生很厉害,李先生也很厉害,居然能知道这样的话。
  秤砣这一帮孩子年纪都在十岁以下,他们在李先生的带领下,进行了开蒙礼,拜孔师,然后才开始讲课。
  所有人都非常认真,不止因为这是第一次上课,非常新鲜,他们年纪虽小,但是他们依稀知道,读书很重要,这可能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这种知道,有的来自于旁人之口,但更多的,则是亲眼目睹留下的印象,不需要什么道理来体现。
  慈幼局的大孩子,有的读了书,有的没读书,他们出了慈幼局之后,偶尔会回来看看,或有人传来他们的近况。那些读了书的哥哥姐姐,总是比没有读过书的境况要好很多的。
  很多人都知道,有个从慈幼局出去的哥哥,被送去小学读过书,后来自己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已经做了一家书院的先生,自己置了家院薄田,还娶了妻。
  这个哥哥的命运,是很多慈幼局小孩羡慕的,这是他们所知中最好的未来了。
  而拼搏,通常从慈幼局就开始,只有少数人能够去上小学,这些人中能够有下一步发展的,就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