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社区 > 都市言情 > 我能看见状态栏 > 我能看见状态栏 第92节
  陈医生首先用自己的左手食指和中指夹住了李丰民髂外静脉的远心端,在大腿根部止血带的协助下完成了一次没有止血钳的静脉阻断止血。然后再小心翼翼的把胡佳剪好的止血贴片贴在了髂外静脉垂直撕裂的部分。就像是给穿了孔的自行车胎上橡胶补丁一样,只不过不用在贴片和血管的接触面上涂什么奇怪的粘合剂,也不用提前打磨一下需要补起来的血管外侧。
  按照武田tachosil贴片的操作要求,陈医生双手插在李丰民的肚子里一直没有撒手——按照说明书指导,贴片在接触到血液之后,从激活凝血物质到凝血物质足以将贴片粘住大概需要一分钟的时间。而现场也没有足够的条件让陈医生在术野充分的情况下进行肉眼判断,所以出于保险起见,陈医生干脆把两只手又一起塞进了李丰民的肚子里。左手把贴片按在破损的血管上持续施加着压力,右手则继续维持着“阻断”髂外静脉的姿势,只是间中偶尔松一下手指然后又马上捏了回去——这是为了防止阻断效果太好,导致贴片接触不到足够的血液,从而无法粘连在血管上。
  李丰民的情况其实很危险,超过1500毫升的出血是毫无疑问的首要危险。如果是在设备齐全的手术室里,那些被陈医生用弯盘盛出去的腹腔积血,其实在经过相应设备的回收净化之后,有大概三分之一还能继续输回到李丰民的体内,再配合上血浆和晶体液支持,这些风险还能克服。
  在陈医生宣布贴片效果良好,髂外静脉出血已经被有效遏止之后没多久,院前急救医生就冲进了会议室里。然后被眼前的场面吓的“嗷呜”一声,拽着手里的急救箱又跑了出去。
  “回来!”陈医生哭笑不得的朝着门外摆了摆手,“你们带高浓度的氯化钠注射液或者706了没有?”
  706代血浆,也就是浓度为6%的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血容量扩充液。平时主要用于减少术中对于输血的需求,以及烧伤等情况的紧急补液。要知道,救护车上肯定是没有输血装置的,同时也不会备血。而对于已经出现了失血性休克症状的李丰民来说,如果现在能够扩张血容当然是更有利于之后恢复的——没有血浆,来点晶体液和胶体液也不差。一定量的高渗透性晶体液能够动员储存在器官内的血液进入循环系统,而代血浆706则能够进一步提升血容量,这有助于保证李丰民循环系统内有足够的液体。这对于维持脑部灌注有很积极的意义。
  “706没有,不过氯化钠注射液有7.5%浓度的。”院前急救原本还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结果一听对方这个口风,感情这台上的不是什么食人族正在大快朵颐,而是一帮同行正在救人。
  “有也行,先拿来吧。”陈医生慢慢抽出了双手,等了一会后又稍微翻动了一下稍微有点碍事的乙状结肠,确认没有其他出血之后这才稍微放松了一点。“腹腔先不着急全关,关上一部分,等到了医院之后可能还得再处理一下。”
  外科手术可不是结束之后,把人肚皮缝上就算完事儿那么简单。一般来说,怎么切开的,就得怎么缝回去。切开了皮肤,筋膜,肌肉,就得把肌肉,筋膜,皮肤都一项一项的缝回去。而且还不能单用一种风格手法从头缝到尾就算完事儿。肌肉需要用比较结实的缝合以防止运动中出现崩裂,筋膜则需要用比较结实的连续锁边缝合。根据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手法和不同粗细的缝合线进行缝合,这是一个合格外科医生必备的能力。
  而敢于在这种环境下进行开腹探查手术的陈医生自然已经远超了“合格”两字所能表达的极限。超过三十五年的手术经验,以及多年处理难症重症患者的经验让他能够在手术过程中就下意识的调配好所有资源。而这种能力告诉他,以现在的情况,要完成一次“合格”的“关腹”是不可能的。
  胡佳找来的缝合线是自带皮针的合成缝合线预包装,但型号仅有4-0和0号两种,4-0号线的长度只有45cm,而0号线虽然长一些,但也只有60cm而已。用来关腹不光长度不够,而且线不是太粗就是太细,根本没法用。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里不是云鹤市同德医学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手术室,旁边没有陈天养合作惯了的手术团队。这里是三亚一家五星级酒店的会议室,在射灯的照射下,陈天养甚至能看到空气中漂浮着一些毛状的污染物。
  就算他用现有资源关了腹,等把李丰民送到三亚的医院之后,这边的医生还是得重新给他开腹进行腹腔灌洗消毒。那还不如省点力气,就用0号线先把肚子周围的皮肤连接起来,省的搬运的时候,一个不小心把老李同志的肠子晃悠出去。
  孙立恩诊断出了李丰民的病因,而陈天养则是这场手术的主刀医生,胡佳则是提供了术中器械的负责人。他们三个必须得跟着救护车一起去医院,而其他参与到手术中的老专家们则在酒店负责人的带领下,一起去浴室清洗身上沾着的血迹了。
  “你们胆子可真大。”在略显拥挤的急救车上,好不容易冷静下来的院前急救医生对着面前三人说道,“没有麻醉,没有循环支持,你们就敢做开腹手术啊?”
  “不做这个手术,他就死定了。”陈天养是主刀,他很不满的瞪了一眼院前急救医生,“要是等你们的车开到地方,老李就算有输血支持也得翘辫子。”
  “可是那种条件下做手术,你们就不怕术后感染?”院前医生也知道这个病人情况紧急,但他总觉得三人的行为有些过线了。“那个地方也不是医院,肯定不符合你们的执医证注册地吧?你们就算都是医生,说不定也要被追究非法行医的责任。”
  “术后感染?那也得有命才能感染。”陈天养很不屑的摊了摊手,“至于手术,反正我是主刀,就算吊证也是吊我一个人的——还有,谁说我们这是行医了?”
  院前急救医生被最后一句反问噎住了。
  “我们只是一群有相应专业能力的见义勇为者而已。”陈天养很狡猾的笑了笑,“见义勇为你懂吧?”
  第243章 熟人的熟人
  见义勇为的三人二十五分钟之后抵达了三亚的部队总院。在和一脸惊悚表情的急诊医生交流过病情之后,他们被迅速引入了急诊室内。
  “陈主任?”三人穿着酒店拿来的浴衣,坐在会议室里没几分钟,陈天养就被跑进会议室的医生认了出来。
  “你是……?”陈天养平时天南海北的到处参加会议,见过的医生没有一万也有五千,哪儿还能认得面前这个年轻医生是谁。他搓了搓手应道,“不好意思,我这人有点脸盲。”
  “我是首都总院第一附属的,林华。”林医生笑了笑,“咱们在去年沪市的烧伤会议上见过。”
  孙立恩一脸懵逼的看着身旁的陈天养,你不是个外科医生么?怎么还掺和到烧伤科去了?
  “哦哦。”陈天养笑眯眯的点了点头,“你这一说我就有印象了。”外科的嘴,骗人的鬼。他还是没想起来面前这个林医生到底是干什么的。不过既然是首都总院第一附属医院的,而且还参加过烧伤会议,那恐怕就是专业的烧伤科医生了。
  “我现被调到了海南分院这边,在战创伤救治科。”林华继续道,“外面那个病人,是您给做的紧急开腹?”
  陈天养点了点头,他指着身旁的孙立恩道,“孙医生首先发现了老李的状态不大对劲。诊断应该是腹腔静脉破裂导致的内出血。然后那个胡护士去武田制药的代表那边找来了手术器械,我做的开腹和修补。”
  “血浆已经挂上了,等患者情况稳定一点之后,先去做个ct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出血点。”林华解释了一句,“不是我怀疑陈主任您的水平啊,只是这种情况还是做个检查放心一点。”
  陈天华继续点头,“应该做一下,武田制药的那个止血贴片我也是第一次用,具体效果怎么样心里也没数。”
  和陈天华又说了两句之后,林华转过身来笑着向孙立恩伸出了手,“您就是孙立恩孙医生?”
  孙立恩很隐蔽的挑了挑眉毛,看起来这位林医生在来会议室以前,已经知道自己是谁了。
  “是我。”孙立恩伸出手去和林华握了一下。
  “我以前还在首都的时候,和袁平安关系不错。”林华找了张凳子坐了下来,朝着孙立恩道,“后来听说他去了您手下工作,我一开始还有些诧异。不过现在,我觉得他做出了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
  孙立恩倒是没想到,林华居然还和袁平安认识。他有些不好意思的咧嘴笑了起来,“袁医生主要还是跟着我们柳院长学习……”
  “他今天给我打电话的时候,可是说一直在跟着你混急诊室。”林华摆了摆手,“要不是他给我打电话,说有个患者可能有髂外静脉撕裂,我现在还在家睡觉呢。”
  林华是二线主治医生,算起来级别比准一线的住院总袁平安还要高上一级。而且,今天不是他的值班日。按照平常的习惯,他现在应该正在某处的海边钓鱼,或者干脆在家睡大觉。但今天突然出现在医院里,确实是因为袁平安的一个电话。
  “战创伤救治科是一个综合科室,我们平时主要负责的是包括烧伤在内的复合性创伤治疗,而内出血也是治疗内容中的一个重点方向。”林华知道,作为部队医院特有的科室,战创伤救治科对于普通公立医院的医生来说可能有些陌生。“所以陈主任以前能在烧伤会议上见过我,而我和袁平安认识,则是因为创伤急诊这方面的交流。”
  部队性质特殊,士兵和军官们比起普通人所面临的风险自然也更大。以前的部队医院根据军种不同,各有擅长的方向。比如陆军医院擅长骨伤枪伤和传染病治疗,海军医院擅长耳鼻喉和心血管方面的治疗,而空军则对皮肤科,航空病等等方面更有建树。总的来说,以前的部队医院更擅长本军种的“常见病”。虽然其他科室也不会弱到哪里去,但毕竟有所倾向。
  而林华所在的部队总院就不一样了。作为级别最高的部队医院,他们所接收和治疗的病人来自各个军种,各个方向。同时作为部队最高直属医院,部队总院还要在科研和医疗技术上起到统领全军医疗发展方向的责任。而林华所在的“战创伤救治科”就是这一理念的最直接体现。
  和平年代中,解放军战士和军官们面临的风险除了日常训练中的意外,还有各种新型装备可能带来的伤害。高温滚烫的机油,受力崩飞的螺母,触电,甚至是某些可能有毒物质接触,都会为一线的战士们带来巨大的伤害。而各军种医院对于这些过去没有过的创伤并没有非常综合的治疗手段。一个患者可能需要多科室长时间的密切合作才能稳定住情况,而这就是战创伤救治科设立的目的。
  以烧伤为主,复杂创伤治疗和重症医学为辅,部队总院为其他军种医院提供了一条示范路线。
  至于袁平安会想到给林华打电话求助,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复杂创伤和重症医学两个方向上,整个三亚没有哪家医院能比部队总院更强。而部队总院中,最擅长这些的,也就是战创伤救治科。
  “检查很快就能完成,不过我得先问问各位,你们对患者进行的紧急手术情况。”林华和孙立恩又聊了几句,从身上摸出一个小本子开始记录内容,“请和我重新讲一遍手术过程,包括消毒和器械使用,包括你们用了什么器械进行手术——用其他非手术器材代替的情况也请详细说一说。”
  胡佳承担了这个任务。毕竟所有的手术器械都是经由她手准备出来的。至于孙立恩嘛……陈天养和他攀谈了起来。
  “你是老刘的学生?”稍微聊了两句之后,陈天养的眼睛就亮了起来,他大手一挥,对着孙立恩认真道,“别在宁远干了,来云鹤市吧!”
  第244章 波折
  陈天养的名字虽然孙立恩从来没听过,但只要是在国内搞普外的医生,那基本上人人都听说过这个名字。而在烧伤治疗和基础医学领域,陈天养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
  陈天养主任研究生时期的导师是国内的神经解剖学奠基者鞠躬院士,而博士导师则是中国应用解剖学的创立者钟世镇院士。
  由两位在解剖学上有极高造诣的院士培养出来的弟子,自然不可能是什么碌碌无为之辈。陈天养凭借自己的精湛技术和钻研精神,离开了原第一军医大学和湘雅医学院的系统,独自一人来到了云鹤市。从云鹤市同德医学学院的普通大学讲师开始做起,两年之后,以31岁的年龄成为了同德医学学院最年轻的副教授。
  有能力的人,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放光。陈天养在同德医学学院的研究却没有走两位恩师的基础研究的老路子,也不像其他师兄弟一样往骨科和力学方向发展,他把目光转向了器官移植,血管疾病和消化方向。
  虽然经常有人说,同德医学学院已经没落了,但陈天养对这个论点一直颇为不满。裘法祖老爷子是我们科的老主任,他留下来的家业,我们这群不肖后进就算发扬光大不起来,至少不会败落下去不是?
  抱着“扩大影响,增加交流”的目的,陈天养对各种交流会议几乎来者不拒。只要自己这边没有走不开的实验或者病人,他就会天南地北到处飞着去开会。积极分享病例,分享自己在行医过程中的经验。无论如何,也要把同德医学学院的牌子打出去,让别人都知道,我大同德还没倒呢!
  之前也说过,医学的进步建立在充分的交流上。只凭一个医生,尽其一生所见到的病人数量也是有限的。但是通过交流,医生们能够获取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的经验和宝贵教训。这样毫无保留的交流是现代医学进步的主要动力来源。而天南地北积极交流的陈天养,也渐渐打出了名气,打出了权威。整个圈子里的人都知道,同德医学院来了个很有能耐的年轻教授。
  年轻教授随着时间推移变成了中老年教授,目前可能正处在“老年”教授的门槛上。而陈天养也确实获得了相当的名望和成就。但是骨子里,他还是那个怀抱着一腔热血,离开舒适圈,孤身一人踏上前往云鹤市绿皮车的年轻医生。
  年轻医生最可贵的精神是敢打敢拼。
  和刘堂春过过招的陈天养知道,那台人形自走挖掘机别的本事不说,人认识人的能耐可以算得上是一绝。别看老刘也是个正经教授,每年招收的硕士生和博士生都不过一人而已。有时候没有合适的学生,老刘宁可空着自己的名额——哪怕宁远医学院规定连续四年招不到学生,就得取消博士生导师资格也一样。
  既然是刘堂春看上的学生,那一定有些了不得的优点。而亲眼见过孙立恩几乎“无中生有”的诊断出了李丰民的髂外静脉破裂后,陈天养愈发的佩服刘堂春了——这老混蛋的眼光真准!这样的医生,别说放在宁远第四中心医院那个大急诊科了,只要是家医院都会抢着去要。
  优秀的诊断需要极其丰厚的医学知识,尤其是对各种疾病的表现和诊断方法都要做到信手拈来的地步。同时这还要求医生有出众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可以说,知识储备,观察能力,推理水平,三者缺一不可。
  在陈天养看来,诊断水平高超的医生,那就得是福尔摩斯一样的人物。招募一个福尔摩斯给自己干活?陈天养觉得自己心里有些痒,痒的极深,痒的极其入骨。所以他开口准备挖刘堂春的墙角,而且给出的待遇简直不要太好。“只要你来,我就先给你一个主治的位置干着,五年内升到副主任一点问题都没有。”
  孙立恩眨巴眨巴眼睛,苦笑道,“可是……陈医生,我还没完成规培呢。”
  “特殊人才,特殊待遇。”陈天养很得意的拍了拍自己的胸口,“我好歹也是个副院长,给你开个绿色通道还是没问题的。”
  “我也没有执医证。”孙立恩一点跳槽的想法都没有,现在和胡佳在一所医院里都过的跟异地恋一样,这要真异地恋了可咋整?再说了,只要在第四中心医院里好好干,孙立恩升任主治甚至副主任那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实在是犯不上为了一定能够做得到的事情去搞个跳槽——不划算。
  陈天养瞪大了眼睛,他可不敢相信孙立恩说的内容是真的,“你没执医证,没完成规培?”普通规培医生,还是个连执医证都还没拿到的小虾米,能搞出这种诊断?他可一直以为孙立恩大概是个天才学霸型的人物,现在铁定要被刘堂春收下来培养成博士呢。
  “我规培刚刚满三个月。”孙立恩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刘老师那边接收我去读专硕,不过得明年才能入学了。”
  陈天养还在郁闷自己的挖人计划胎死腹中,而林华则结束了和胡佳的交流。他接了个电话之后对两人道,“李老师的夫人也到医院了,她签了手术同意书,我们现在准备重新开腹——陈主任和孙医生还有胡护士,有兴趣参观指导一下么?”
  孙立恩咧着嘴笑了笑,“我们穿着这身衣服也实在不适合参观……”他是打算拒绝林华,然后赶紧带着胡佳回酒店的。但陈天养却接过了孙立恩的话头,“所以说,你们要是能在手术开始前送我们三套洗手服的话,别说指导了,让我上台做手术都没问题。”
  陈天养抓住一切机会交流的职业病又犯了。
  “这个好办。”林华笑眯眯的同意了陈天养的要求,“这是我疏忽了,让三位穿着浴袍在这里等这么久,我现在就和手术室打电话,让他们准备三套新的洗手服。”
  一般医院并不像第四中心医院,会以一个较短的周期定期更换医生们的洗手服。实际上,很多医生都会选择自己购买洗手服,然后交由医院统一清洗消毒。不过手术室级别的消毒,所采用的消毒手段当然不会是什么“呵护衣物也呵护健康”的级别。84消毒液跟不要钱一样一轮一轮的泡,再好的洗手服,泡个两三次基本就变成干板一块。至于裤裆磨穿,腰带朽烂那更是家常便饭。所以林华一个电话让手术室准备三套新的洗手服,那可确实有些不容易。
  胡佳对参观手术挺有兴趣,实际上,护士们和医生的最大区别也就在这里了——医生可以经常出去交流学习,但护士们可没那个闲工夫。所以基本上,护士们最多也就是在院内搞一搞跨科室的交流学习。一些先进的护理经验和知识,那都得护理部主任往下一点点去推广。而这次本来是打算度假的胡佳突然发现,自己竟然有机会能够观摩一下部队总院三亚分院器械护士们的工作,这种好机会简直千载难逢。她和孙立恩交换了一个眼神后,高高兴兴的同意了参观手术的邀请。
  反正女朋友就陪在身边,去手术室参观手术从本质上也和出去逛街没什么区别——反正胡佳一直都是只逛不买,孙立恩的工作就是三陪——陪站,陪看,陪逛。进手术室观摩手术,基本也和这个三陪没区别。
  三人在手术室准备间里换好了洗手服,孙立恩始终觉得穿着湿漉漉的泳裤有些不舒服。考虑再三,他决定干脆空飞一次,让自己的小兄弟从水里出来透透气。反正穿着裤子也看不出来。
  部队总院三亚分院手术室里的风格和第四中心医院不大一样。脚踩式的气密门让孙立恩有一种自己是乡下人进城的感受。说真的,虽然第四中心医院里的弹簧门也挺好用,但总不如这种宇宙飞船式的开门方法帅气。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生活要有一点仪式感嘛!
  很有仪式感的进入了手术室,孙立恩和胡佳选择站在稍远一点的地方观摩手术。而业余爱好就是搞交流的陈天养则直接凑到了一助身边,看着自己缝起来的李丰民的肚皮,然后使劲点了点头。“这肚子缝的真不错。”
  三个人穿着崭新的洗手服和口罩以及手术巾走了进来,在场的医生们一看就知道,这三位估计是外院来的大牛,准备过来观摩指导的。于是一助礼貌性的顺着陈天养的话头就说了下去,“不光肚子缝的好,这个病人送来的时候已经做过紧急开腹了。髂外静脉撕裂,出血量估计在1500cc以上。不知道是哪位专家给他做的紧急开腹,血管都用补片补上了。”
  一助是想说明一下患者的情况,可这些内容放到陈天养的角度,那就是自己的手术受到了年轻人的高度赞誉。他眯着眼睛点了点头,用非常自然的语气问道,“分析的很有道理,还有呢?”
  “额……”前半截话还算不错,但后半截就听着有点不对劲了。一助看了看这位穿着全新洗手服的白胖子,看体型这肯定不是自家科主任。可这种追问的劲头,却真的和他们科的大主任一模一样。“而且……而且那位专家选择了方便运输的部分缝合,而不是企图尽善尽美的做完整台手术并且关腹。这种对局势的把控能力也让人印象非常深刻。”
  “主要是因为缝合线不够用。”陈天养很“客气”的推脱了一下。“从患者的皮褶厚度上分析,大概要缝合三次才能达到比较好的闭合作用。结合上腹膜,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以及肌肉筋膜的缝合估算,最少需要三个型号超过200厘米的缝合线。现场没有这么好的条件,所以只能捡着最紧急的来做。”
  一助越听越迷糊,现在的专家都有千里眼顺风耳,还是说专家能扫一眼患者的肚皮,就知道紧急开腹的时候都发生了什么?
  这是林华终于进到手术室里了。他朝着一助笑道,“陈主任这是在逗你呢。这个患者的紧急开腹就是他做的。”
  一助先是很鄙夷的瞥了一眼陈天养,心说这专家也太没溜了,居然用话下套想骗我继续夸他。然后这一丝丝鄙夷就迅速被佩服和赞叹给掩盖了过去。
  原因无他,只是因为陈天养的手术做的确实漂亮。从切口上能看出来,每一刀都是一气呵成,从下刀到收刀,中间没有迟疑,没有补切。要知道,这可是不是在医院里做的手术!没有无影灯,没有团队支持,没有影像资料,没有麻醉监控患者生理状况的情况下,仍然能开的这么漂亮,而且还真的找到了藏在乙状结肠和腹股沟韧带后的髂外静脉的出血点……
  “哦对了,现场没有止血钳。我是用手夹住的患者静脉。”陈天养直接略过了大腿根部止血带的存在,朝着瞠目结舌的一助比了个“剪刀手”的姿势。“就用的是这两根手指,要不要摸摸看?说不定能转运哦。”
  “陈主任,你就别欺负我们科的新人了。”林华凑了过来,用身体隔开了陈天养和凌乱到不知道该作何反应的一助,“我们院好歹是部队医院,比较正,咳咳,比较严肃的。”
  “我也挺严肃的,真的。”陈天养朝着林华比了比自己的两根手指,“完全没有术野的情况下,用两根手指夹住髂外静脉止血,然后另一只手贴止血贴片,这双手你不摸摸看?”
  以孙立恩的角度来看,说真的,得亏当时泡在水里的外科医生是陈天养。如果换成其他的医生,真的未必能完成这台手术——但凡换一个对规章制度看的死板一点的医生,都不可能接受在那种环境下紧急开腹的提议。
  “贴片粘得挺结实,不过出于谨慎考虑,还是截断了做个吻合吧。”陈天养看了一眼重新打开了的腹腔,满意于腹腔积血没有增多的结果。不过他进了手术室就是这个毛病,别的医生来“观摩指导”的时候都以观摩为主,陈天养却实打实的在“指导”。
  “血压90/55,心率90,血氧饱和度92%,体征稳定,可以操作。”麻醉医生一直在盯着监控仪的屏幕,毕竟还要关注输血速度和血压上升水平,以防粘好的贴片重新脱落,麻醉医生可是很忙的。
  孙立恩忽然皱起了眉头。
  “李丰民,男,68岁,腰椎间盘突出,小范围肺梗塞。”
  第245章 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