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社区 > 穿越重生 > 三国之少年帝王 > 第八百六十三章 机会
  朝廷的效率很快。
  科举将开的消息,顷刻间传遍了整个洛阳。
  刘辩做出决定的刹那,就不容更改了。
  科举势在必行。
  接下来的安排,还要看庞统、荀攸、徐庶、郭嘉四人。
  这四人也没有让刘辩失望,经过统筹计算后,第一波筛选考试定在一个月以后。
  大汉的科举和历史上不同,不需要从州郡选拔开始。
  因为拥有参加科举资格的州郡英才,已经集中到了洛阳。
  朝廷负责出钱养着。
  也就是说,士子不会因为缺钱而参加不了科举。
  当然,这也是有年限限制的,若是五年之内科举没有成功,朝廷会安排一些吏治的工作给他们,自己养活自己。
  官和吏有着很大的区别。
  一般科举成功,只要没有太大的过失,或者贪赃枉法之类的行径,官员都是终生制。
  这也是朝廷退休人员这么少的原因,要是一个人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当官,起码可以混三四十年。
  吏就不同了,他们是负责给官员打下手。
  一些地区的小吏很牛,不把官员放在眼里。
  这只是极少数的情况。
  能够成为吏的,一般都是当地有权有势之人,也就是豪强。
  刘辩想要改革吏治很久了。
  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办法,毕竟没有当地豪强的帮助,一个县令能够管理几万人吗?
  一看就非常地勉强。
  不过刘辩也不是没有办法,官员上任,可以带两名吏,和后世的“师爷”差不多。
  如此一来,官员才能更好地掌控地方。
  刘辩也不用操心这么多。
  科举考不上的人员,也都是人才,好歹识字。
  这些人不利用起来,刘辩会良心不安的。
  朝廷不仅要培养官员,还需要一批合格的吏,协助管理大汉。
  当然,成为了吏以后,也不是没有机会继续参加科举。
  只不过需要更多的精力,成功率也会降低很多。
  能够进入鸿都门学的才子,都是奔着科举去的。
  没人会安心当一名小吏。
  因而此次科举的竞争,将会比以往更加恐怖。
  大汉各种机构都疯狂运转起来。
  大运河是刘辩亲自交代下去的规划,而科举也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这两件事,都足以动摇国运。
  “恭喜孔明,此次科举,恐怕你要夺得前三甲了。”
  考试还没有开始,何晏就先给诸葛亮带高帽子了。
  “此言差矣,亮的目标可是状元。”
  诸葛亮可不知道害羞这两个字怎么写,他可是自比管仲、乐毅的男人。
  “呵呵,在军事一途,或许我不如你,可要说到四书五经,孔明你准备好了吗?”何晏挑衅道。
  诸葛亮也是一阵头疼,在经文治学方面,他确实差了一筹。
  毕竟他学习的,都是治国之道。
  儒家里面的之乎者也,他也认真学习了,比一般人都精通。
  可是和何晏这种只顾学习的才子相比,诸葛亮显然没有百分百的胜算。
  怎么说呢。
  诸葛亮相当于全才,军政都十分精通。
  何晏会读书!
  他的学识,诸葛亮都有点佩服。
  然而对于实际应用,何晏的学识没有太大的用处,顶多卖弄一点文采。
  诸葛亮的文章也不差,但是也要看情况,真要考试,那当然也是不错的。
  可是要夺状元,这很难说。
  诸葛亮所擅长的,就不是这个。
  建安七子,哪一个文化知识不比诸葛亮厉害?
  可惜论到治国、行军作战,这些人加起来,都没有诸葛亮一个人厉害。
  “平叔,你可走后门啊,不然我可瞧不起你。”诸葛亮揶揄道。
  “哼,你以为陛下是可以收买的吗?就算我跪在姑母坟前哭诉,陛下也不会心疼我一分一毫。”何晏语气中,似乎藏着一些无奈。
  诸葛亮也不好意思说什么。
  其他人或许不知道,但是他一清二楚,何晏在皇家确实不受待见。
  按照何晏的说法,此次他若是名列前茅,说不定还会被人为地压制下来。
  因为皇帝不喜。
  何晏确实挺悲催的,
  “听说此次有两百个名额,以平叔的实力,中举不难,名次这种东西,平叔难道真的在意吗?”诸葛亮笑道。
  确实,何晏开始治学以后,秉性有了很大的变化。
  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怀才不遇”,他的性格奔放了许多,但是在待人接物方面,却十分内敛。
  读书真的能够让人产生变化。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徐庶。
  一开始他只是一个游侠,说得难听一天,就是无所事事的混混,还经常打架斗殴。
  在所有文臣当中,徐庶的武力是最杰出的,达到了六十多点,可以当一名普通将军了。
  可是他却选择了从文,一举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有毅力的人,做什么都会成功。
  “此次机会,我不能错过,一旦错过了,等到下次科举,说不定交州和益州都收复了。”诸葛亮感慨道。
  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何晏也知道诸葛亮的雄心壮志,科举之路,只是一个开始罢了。
  “孔明,你要走的路,注定艰辛。朝廷中能人太多了,光禄勋荀攸、少府贾诩,以及你的同窗等等,都是当代人杰,想要超过他们,机会渺茫。”
  何晏并不是悲观,而是陈述事实。
  就算诸葛亮以一己之力,收复了益州,那又怎么样?
  功劳能比贾诩等人还大吗?
  更何况,征讨益州的主帅,一定是刘辩。
  诸葛亮想要独领一军,几乎不可能。
  在这样的渺茫机会下,诸葛亮就算把握住了,也很难建功立业。
  历史上诸葛亮能够崛起,那是因为刘备给了他一个大舞台。
  不然他还会继续在隆中种地。
  他们是相互成就。
  而现在,刘辩根本不需要给诸葛亮面子。
  朝廷人才济济,能够夺取益州的,刘辩一个巴掌都数不过来。
  诸葛亮何德何能,能被重用?
  他此刻的名声,还不如陆逊、周瑜呢。
  周瑜是海军新星,朝廷正在加大力度,组建海军。
  陆逊在荆州、扬州,都有实战经验,领导过一次大的战役。
  诸葛亮有什么?
  读书比较厉害,人也比较自大,自比管仲、乐毅。
  其他的才能还没有展露出来。
  除了刘辩,恐怕没有人相信诸葛亮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