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社区 > 穿越重生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108节
  “奴兵强攻多日,总算是退了。”这时,毛承禄从一旁走来,与身后的几名东江士兵,身上全都挂了彩。
  “他们这一退,不知何处又要遭殃!”
  毛文龙没有丝毫庆幸,这次也亏得是皇帝凯旋及时,不若再拖上几月,皮岛能不能守得住,还是两说。
  自今年五月,朱由校御驾亲征离京后,起初还没什么,时日久了,宫里宫外的闲杂碎语便就没断过。
  还不仅如此,后金趁此“良机”,再度倾巢而出,突袭毛文龙。
  虽然阿敏首战失利,紧接着后金大军来袭,迫使毛文龙先后放弃了义州、定州。
  这次奴兵也没多留,只是毁城掠地而去。
  当地人民不愿背井离乡、哭嚎遍地,而建奴动辄杀戮,强行将他们掠往辽东,这惨烈场景,更是不必再提。
  辽东地区,一直以来就是战云密布,没有一刻消停过,毛文龙与朝鲜的联系刚恢复两月便又被切断。
  不过幸好,袁可立巡抚登莱,让疲惫的二府军备有了很大起色,自蓬莱等处每隔半月就送来一次的军粮,也极大缓解了东江军的燃眉之急。
  努尔哈赤打算将毛文龙彻底逼回岛内,与阿济格、阿敏分兵三路,令外遣别将,奇袭宣川。
  宣川陷落的同时,阿敏也在围攻铁山。
  那里是东江军家的属大本营,更是秘密经营数年的军屯重地,这次遭受突袭,远在毛文龙意料之外。
  努尔哈赤分兵四出,将铁山与皮岛的两部相互隔开,让其彼此无法互援。
  洪台吉接到奸细密报,从而断定,毛文龙极有可能就在铁山,便向其父努尔哈赤献计,让人着朝鲜军服饰,假称运送物资,突袭铁山。
  实际上,毛文龙几日前真的就在铁山探望家人。
  洪台吉亲领奴兵突袭铁山时,他只率毛承禄等几人出岛,侥幸逃过一劫。
  而铁山都司毛有俊等将校就没那么幸运,千余东江军与奴兵血战几日,后金数次招降,一直无人肯降。
  为免遭受侮辱,毛友俊在奴兵攻入岛内,弹尽援绝的情况下,饮剑自刎,壮烈殉国,余部尽皆战死。
  守军被后金军杀尽后,洪台吉遍搜全岛三日,仍未能寻到毛文龙踪迹,盛怒之下,将全岛东江军家属及辽民,屠戮一空。
  铁山沦陷,东江军全线溃败,根本抵抗不住后金浩大的攻势,不毛文龙只好收缩防线,率部退回皮岛。
  恰好这时,皇帝亲征凯旋消息传来,东江军心大振。
  没过几日,又有探报称经略熊廷弼及巡抚洪承畴,正不断召集辽东将领升帐议事,积极准备反击。
  努尔哈赤对熊廷弼、洪承畴深深有忌惮,怕前线空虚,慌忙与洪台吉、阿济格等率军回撤,只留阿敏一人留守朝鲜边境。
  毛文龙意识到,反击时机已经到来,遂以“万历年援朝”旧例为引,称阿敏为祸朝境,上疏请兵部,直捣奴巢。
  兵部的回复还没到,毛文龙却也没闲着,后金大军刚刚撤走,便率部逆袭。
  留守于此的阿敏,自然知道强攻皮岛,损耗颇巨,分营围岛,打算围困。
  当他听见奸细密报毛文龙率部出岛袭击时,却是狂妄,哈哈大笑,道:
  “东江毛贼驱羊攻虎,不足为惧。”
  几日过后,毛文龙亲领东江军袭击阿敏营地,在连战几日得不到任何休息的条件下,将阿敏所部击溃。
  阿敏被打的抱头鼠窜,逃出皮岛范围,在没有得到努尔哈赤进一步命令的情况下爱,转而南入朝鲜境内。
  朝鲜军备废弛,比中原卫所更甚。
  阿敏一部长驱直入,直打到平壤城下,平壤守军开城投降,安州一部援军在来的路上听见平壤失陷,竟不战而溃。
  朝鲜国王、光海君李珲及大臣一路南逃,迁往江华一带,定议暂避奴兵之锐,咨文向宗主国大明告急、请援。
  毛文龙请求援朝作战,及李珲请求大明帮助朝鲜击退阿敏的消息分前后两日传至京师。
  一时之间,朝野顿起喧嚣。
  拨乱反正
  第一百四十一章:谁让你脸皮厚
  过了几日,乾清宫西暖阁,日光泻入。
  象牙质地的一方小印,包浆油润滑腻,于皇帝手中握着,不断把玩之间,脸上瞧不出丝毫波动。
  “登莱巡抚袁可立奏:
  奴贼犯朝鲜义州,城陷,节制使以下悉为所杀,奴酋慑于辽军,退回巢穴,阿敏败于皮岛,又凌汉山城,连陷安州等地。”
  “安州节制使南以兴、防御使金浚等将、吏数十员,朝鲜军民数万口,屠戮无疑。”
  “平壤、黄州不战自溃,阿敏已到中和,游骑出入黄凤之间…”王朝辅读完袁可立的章奏,转而拿起朝鲜国书。
  “有明朝鲜国王李珲,启奏宗主皇帝:
  大明之于朝鲜,是父母之国,君尚之国,宗主之国,有‘两大恩’。大造之恩,再造之恩。
  今奴骑已至黄州,进驻平山,渐逼王京。还请大明,救朝鲜国民于危难之间…”
  朝鲜和大明之间的情谊,远超一般的宗主国与朝贡国。
  大造之恩,说的是洪武二十五年,高丽大将李成桂废了高丽宗室自立,实行对大明“事大”的基本国策。
  在得到国民认可后,李成桂请求明朝赐予国号。
  明太祖以“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矣,可以本其名而祖之。体天牧民,永昌后嗣”,定国名为“朝鲜”。
  从那以后,近三百年来,朝鲜在国书上,永远是以“有明朝鲜国”自称,极其恭顺。
  至于再造之恩,说的是万历二十年,已经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入侵朝鲜之役。
  入侵朝鲜的日军近二十万,舟师数百艘,分为九军,于朝鲜釜山登陆。
  三十年前朝鲜军队的战力虽比现在强上一些,却远远不及在战国时代拼杀的日本军队。
  仅三个月,日军就几乎占领了朝鲜全境。当时的朝鲜国王李昖,眼见就要亡国灭种,遂向大明告急,请求支援。
  万历皇帝力排众议,决定应朝鲜之请,发精兵相助。
  万历援朝之役,前后长达七年之久,最终明朝联军趁着丰臣秀吉病亡,日军撤退之际,在露梁海一举全歼日军。
  这次援朝,大明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可谓是倾国相助才使得朝鲜复国。
  现在朝鲜国内对大明的态度上,已经不是国王能说得算的了,朝鲜百姓对大明趋之若鹜。
  很简单,如果有国王不服从大明,那他们就会不断的政变、起义,换一个服从大明的国王。
  朱由校垂着眸子,紧紧盯着手中小印,听王朝辅说完,下列诸臣对是否援朝款款而谈,各抒己见。
  自打回了宫里,朱由校睡的反倒没有在军营时那样安稳了。
  朝鲜不能被逼向后金,这是底线。
  虽说朝鲜军备废弛,在大事上没有什么作为,但毕竟也能起到接应东江,接连辽左的效果。
  要是这次如历史上那样,被阿敏打得投靠了后金,东江想再打开局面,那可就是难上加难。
  朱由校的想法,与辽东经略、辽东巡抚二人不谋而合。
  离京这段时间,魏忠贤将琐事题本日日代批,然后报往行营呈朱由校御览,一些紧要奏疏,则留中不发。
  此时,朱由校拿起一份魏忠贤留在御案上的题本,眼眸微动,这是辽东那二位所上。
  “辽东经略熊廷弼、会巡抚洪承畴联奏:
  援朝不应轻动大军,可速发偏师,袭其空虚,冲其巢穴,使奴首尾牵掣,狼狈莫救。一举朝鲜可全,群虏可灭。
  我军、南有袁公,东有毛帅,北亦可令蒙古察哈尔部相助,以为盟军,若宁远再与东江联兵,不失为趁虚直捣黄龙之举。”
  兵部尚书,在天启元年换了三个。
  先是孙居相,再又是东林党人张鹤鸣,现在则换成了谄媚魏忠贤而上位的崔呈秀。
  这个人朱由校知道一些,大的能力没有,却与其它魏党一样,在体察圣意上,颇耗费了一番苦工。
  这时,朱由校微微侧首,问:“兵部的意见呢?”
  问兵部,自然就是问崔呈秀。
  皇帝既没有拒绝,崔呈秀便也进前一步,道:
  “启奏陛下,臣以为,熊廷弼、洪承畴二人之策可行,此一番布置极其可观,唯独宁远…”
  “宁远怎么?”朱由校问。
  崔呈秀揖身道:“宁远兵备佥事袁崇焕,与广宁参议孙承宗,素主张固守辽土,扩军募兵。”
  说着,他拿出一份文书,奉上道:
  “这是袁崇焕第五次请饷,说以辽人守辽土,扩关宁马步军五万,筑成固守。”
  “前四回,臣都批驳回去了…”
  “你做的不错。”朱由校接来这份文书,一目十行的看了几眼,便仍到地上,道:
  “传谕户部,马上差人夜行天津,饷臣督发额饷,登莱克期接济东江,以资调遣,无得迟缓。”
  崔呈秀半个字尚含在喉咙中,明显放低了大半声调,忐忑道:
  “宁远也请饷,陛下您看——”
  “给他。”
  朱由校颔首,笑如和煦春风,忽而又眼眸如同利刃,旋即垂头,修长的手指转着象牙小印,道:
  “袁崇焕冀望款事,宁远兵也称可战,自宜深加信任,孙承宗深虑持重,看重之人,必不会有错。”
  “兵士无辜,嗷嗷待饷,兵部当从长复议。”
  一番话看似淡然,却暗藏杀机。
  皇帝高高捧起孙承宗,却未以“帝师”相称,话里行间,袁崇焕是孙承宗门生的事被直接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