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他能骗过对方这么多次,倒也真算得上是幸运。
“徐辛他的性格有点文静……”严丽的语气放慢了一些,似乎在考虑怎么说比较好,“有的时候会被说像女孩子。”
说出这点后,严丽又立刻补充道:“但他平时绝对没有做出这种事情。”
“我们学校是很正经的学校,不会让学生穿得奇奇怪怪的来上课。”
但裴遇舟关注的点显然不在这里:“被说?被谁说?”
“是您还是您的学生?有人曾经对他表示过强烈不满吗?”
在一个男性死者死时为他穿上女性装扮,大多数时候都代表着一种强烈的侮辱意味。
严丽并不想让警察将目光放在她的学生上,于是她敷衍道:“就是小孩子的玩笑话,没有恶意的,大家都在说,没有什么特别的。”
连续的否定证明对方心慌意乱,裴遇舟眯了眯眼:“所以严老师你是知道还纵容了?看来带头的人一定是您的得意门生。”
“查一下吧,这个班成绩最好的,”裴遇舟绕过严丽,对着沈峥道,“既然严老师这么不配合,我们也只能请您和您的学生去警局坐坐了。”
将人勒死后悬挂在教室中放血,凶手一定是与育德中学有关的人。
而徐辛身材瘦小,就算是同龄人也有可能将他勒死,所以并不排除学生作案的可能性。
严丽没想到刚刚还温声软语的裴遇舟突然间就变了脸,她一时被噎得说不出话,看上去颇有几分滑稽。
沈峥假意咳嗽,掩盖住了嘴角的笑意。
裴遇舟这个人,在觉得放低姿态能从对方嘴里套出话的时候,那是要多温柔有多温柔;但一旦他对对方失去了兴趣,那翻脸比翻书还要快。
严丽就是一个很普通的班主任,也许她很认真负责,但就她表现出来的性格来看,裴遇舟并不觉得她能和学生打成一片。
很明显,严丽对于学生间的事情只知道个大概,还为了所谓的“学校的名誉”遮遮掩掩。
而徐辛应该不在她重点关注的学生内,裴遇舟与其在这儿跟她浪费时间,都不如回警局问问蒋悦。
裴遇舟拉过在一旁偷笑的沈峥:“走吧,我们去会会那两个小朋友。”
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被家长带回了家,但作为案发现场第一目击人的两名学生还是被留在了学校,等待着警方的问询。
高中生,裴遇舟无声地叹了口气,看来这次他的糖算是白带了。
第二十四章
最先看到现场的两名学生被安排在一间暂时没人上课的音乐教室里,学校还派了校医室的校医去照顾他们。
沈峥和裴遇舟本以为要面对两个小哭包,但两人赶到教室的时候,却发现情况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糟糕。
轻快的钢琴声从教室内流淌而出,裴遇舟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曲子,但他很喜欢这段旋律。
听着就让人心情愉快。
沈峥敲了敲门,弹着钢琴的女生停手看向沈峥,坐在她身边的女人也站起身:“你是……?”
沈峥拿出证件,再次说出了他的经典台词:“特案组沈峥,请配合调查。”
“沈警官你好,”女人和沈峥握了握手,“我是校医室的校医韩梦。”
韩梦看起来很年轻,像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按沈峥的经验来看,对方的年龄应该在二十五岁左右。
“这是最先看到现场的两个孩子,”韩梦将两名学生介绍给沈峥,“顾芷清,白兰兰。”
顾芷清就是刚刚弹钢琴的女生,她长得精致又漂亮,束起的马尾带着点自来卷,虽然她穿着和其他学生一样的校服,但在顾芷清身上就是能品出那么一种优雅的味道来。
而相比之下,她身后那个叫做白兰兰的女孩就平凡很多,白兰兰留着一头齐肩发,刘海有些厚,她的手正无意识地扯着袖口,看起来怯生生的。
比起顾芷清,白兰兰才更像这个年纪的学生。
但裴遇舟却对前者更感兴趣,因为他没想到那琴声会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弹出来的,而且这小姑娘还是这起凶杀案的第一目击者。
有点意思。
沈峥示意众人坐下,然后拿出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顾芷清和白兰兰对吧?请详细描述一下你们发现现场的过程。”
他收起了平时询问证人时那严肃冷酷的那一套,对于沈峥来说,这已经算是他能拿出的最温和的态度了。
沈妈妈对未成年人还真是特别,裴遇舟又犯起了职业病,也不知道这背后藏了什么故事。
不过裴遇舟暂时还是好好地压住了这份好奇心,对一个人越好奇就越是想去了解对方,上次稀里糊涂的一个“嗯”字,已经把两人变成了奇奇怪怪的同居关系,如果他再主动去撩拨沈峥,他可不敢保证事情会发展到哪种地步。
“发现尸体的时间是今早六点半,”顾芷清的声音将裴遇舟的思绪拉了回来,“我和兰兰是这周的值日生,所以来的比其他同学早一些。”
“我们进门后就发现了教室里的那具尸体,”女孩的陈述很流畅,在说出“尸体”时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表情,“当时我有意识地看了眼手表,是六点半没错。”
裴遇舟做了个暂停的手势:“有意识地?”
顾芷清偏头看了他一眼,坦荡地回答道:“我很喜欢看推理小说。”
所以才能刻意记下时间、并且在见过杀人现场后淡定自如地弹琴吗?
她气场强大,完全让人忘记了她的年龄,以至于沈峥和裴遇舟都有一种在和同龄人对话的错觉。
不过也只是错觉而已。
见沈峥示意她继续,顾芷清继续道:“因为兰兰很害怕,再加上我知道要保护现场,所以我们并没有进入教室。”
“我让兰兰去找老师和保安,而我则留在原地报警还有阻止其他人的进入。”
说到这里,顾芷清耸了耸肩:“但没用,警察后面还跟着很多家长,一传十十传百就引起了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