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社区 > 穿越重生 > 明珠在匣 > 明珠在匣 第68节
  沈家乃百年望族,家风严明,经久不衰,宣帝在位时,沈家大老太爷沈维曾为当朝太尉,是为数不多可用的武将。然而宣帝听信谗言,却又顾及着沈家势力庞杂,将沈维降职,贬至临安做了知县。
  当时的临安远不如现在繁华,百姓多以渔业为生,宣帝此举便如同将沈家发配远地。
  但就是这般穷苦之境,沈家亦没有自甘暴弃,沈维励精图治,带着沈氏族人将临安治理地井井有条,教当地百姓种植农桑,将废止行商的运河重新开通运作起来,发展船贸,硬生生为临安开了条商路。
  当时的长安已有衰败之相,临安却是欣欣向荣,甚至有不少人在权贵一手遮天的京城待不下去,主动来临安投靠。
  沈维在临安还遇到了先帝。
  那时先帝还是靖王,乃宫婢所出,依照大黎礼制,即使是闲散王爷,本也会得个官职,享封地食邑。
  而宣帝为了羞辱靖王,不顾礼法遗诏,降了道圣旨,只于临平赐了靖王一座府邸。
  后来靖王无法维持府中上下吃穿用度,便卖了临平的府邸,遣散下人,只在附近的临安搭了间茅草屋。
  靖王靠字画为生,所赚银钱却全部用来买了书卷典籍,沈维便是在这间堆满藏书的茅草屋里同靖王相识。
  当时靖王年尚十五,却与年过不惑的沈维彻夜长谈,论天下局势,百姓疾苦,沈维预感此人为不造之才,便给了他一个官职,跟随他治理临安,一展雄图抱负。
  后来靖王拜沈维为师,同沈轩的父亲沈正忠一同跟随沈维教其治国治民之道。
  宣帝荒淫无道,大兴土木,民不聊生,终于有一天,荆州百姓揭竿而起,朝廷出兵镇压,平息动乱。
  然而,朝廷能镇压得了一次,却终究抵抗不了接二连三的起义,内忧尚未平,北境趁虚而入,占领定州,直逼长安,随后各方群雄割据,天子如同虚设。
  沈家为保临安百姓,亦是招兵买马,当时临安已是富庶之地,兵力强盛,虽是战火四起,临安百姓的生活却是没有受到战乱的影响。
  再然后,天子一道诏令,召沈维回京。
  沈维明知是场鸿门宴,为了沈家一族背负的一个“忠”字,亦是为着临安不被各地以反贼名义讨伐,单刀赴会。
  一去便是再不复返。
  沈维死后没多久,京城一夜大乱,火光四起,宣帝暴毙宫中,京城皇室皆葬于大火,京城氏族纷纷出京逃窜。
  临安百姓闻沈维于京城“遇刺”,自发为其送灵设祭,沈正忠当着临安百姓的面指天为誓,势要继亡父遗志,平了这乱世。
  随后,沈正忠和旧时好友一同辅佐靖王,以皇室正统血脉的名义广纳贤才,讨伐各路诸侯,一路平息内乱,后于长安助靖王登基为帝。
  庆帝即位后,沈正忠因平乱有功,授爵宁国公,在京城开府,沈老夫人却因着沈维命丧长安的缘故,不愿再回京城,沈氏一族虽在在各地任职做官,大多也随着老夫人定居临安。
  卫明姝想到此,不禁微叹。
  她舅公自内战平定后一直驻守北境不回京城,除了因为杨英的缘故,怕也是因着当年沈维一事久久不能释怀。
  沈轩见她久久没有应答,继续问道:明珠在临安可也有什么亲人?”
  作者有话说:
  《忆扬州》唐徐凝
  第57章 醉酒
  ◎“最后一杯。”◎
  卫明姝看着那轮孤月, 轻声答着,“没有了。”
  除了他们, 卫家哪还有什么别的人。
  沈轩闻言一愣, 不禁低下头去,却只见卫明姝那只微微摇晃的白玉珍珠簪。
  他从父亲口中知晓,她大伯父曾战死于二十年多年前的那场祸乱, 本想着和卫明姝回到临安,顺便能祭拜父亲的这位结拜好友。
  他不曾想,卫家如今只剩了他们一家。
  “有些晚了,咱们回去吧。”沈轩不欲再继续说这些, 绕到卫明姝身前,蹲身要将她抱起。
  卫明姝摇了摇头,没有松手的意思, “这景致正好。”
  九天月圆时, 当把酒言欢。
  “我想喝点桂花酒。”
  沈轩揽着她的手顿了顿。
  他记得卫明姝是滴酒不沾, 一杯酒便能让她晕了头。
  “没有, 回去睡吧。”说罢,沈轩便要抱着她离去。
  “你骗人。”卫明姝拽着秋千,“我今天刚遣人送来了些。”
  他抿了抿唇, 妥协道:“你等着,我去拿。”
  沈轩一手提着桂花酿,一手拿着杯盏,走到房前脚步停住,拿了件披风。
  卫明姝仍坐在院内, 慢悠悠地荡着秋千。
  “穿好。”沈轩又给她披了一层厚实地披风, 打开酒坛, 桂花混着清酒的香气四溢, 飘散在庭院中。
  他往那金盏中倒了杯酒递给她,坐在她身旁,“只许喝这一杯。”
  卫明姝轻笑,接下那杯酒,浅浅地饮了一口。
  杯中还有半盏酒,一轮月影恰好倒映其中,卫明姝低头看着,只轻轻摇动,那酒盏中便泛起涟漪,将那圆月撞得支离破碎。
  “大家都说,安平侯年少时骁勇善战,不可一世。其实我们卫家,我阿耶不是最厉害的。”
  准确说,她阿耶是最没用的那个。
  沈轩闻言,侧过头去,卫明姝正抬头看着那轮月亮,眼中只剩一片月华,“我没有见过我大伯,可听我阿耶说,大伯曾以一万兵力,击垮敌方二十万大军。”
  “嗯。”沈轩答道:“听说过,确实很厉害。”
  他听他阿耶说过。卫家大郎卫尚极善谋略,即使当时还在他阿耶麾下,却已在乱世锋芒毕露。
  平山一役,卫尚主动请缨,绕至敌军后方直取粮仓,以一万兵力击败二十万敌军,平山背后便是洛阳城,处天下之中,乃兵家必争之地,卫尚助靖王夺下了洛阳,随后靖王势如破竹,一路北上直取长安。
  当时群雄逐鹿,若没有卫尚兵行险招,靖王绝不可能这么快入主中原。就是放在当时英雄并起之时,卫尚也算是难得的将才。
  只可惜天妒英才,当时赵元被靖王军击败后,穷途末路下舍弃长安直取荆州,卫尚奉命驻守在此,未等天下大定,便殒命他乡。
  卫明姝将杯中的酒饮尽,“我二伯父本一心从商,大伯父死后,二伯父也从了军,却是去戍守定州。”
  那时靖王已登基为帝,但内忧未平,各方势力余孽未清,更是没有精力与鼎盛之时的北凉相抗衡,定州以青河为界,一分为二,一半早已被北凉攻占。
  沈轩闻此,不禁问道:“二伯父曾经也驻守过北境?”
  他听说过卫家大郎的事迹,却是对她这位二伯父闻所未闻。
  “嗯。正是舅公现在驻守的定州。只是当时的定州战火四起,我二伯父在青河边上戍守了三年,可那北凉本就凶蛮,我二伯父虽谨慎小心,还是......”
  卫明姝说着,长声一叹,又给自己倒满了一杯酒,一饮而尽。
  沈轩没有拦她,心里也觉得有些堵塞。
  北境的之前的情况,他也是知道的。
  他们一家早些年在中原平内乱,并没有驻守北境,当时北凉趁虚而入,定州连年战乱,戍守将领埋骨于此者数不胜数,能在青河守三年之久,已是不易。
  那北凉之人未受教化,一旦战败落入敌手,便是连个全尸都难保全。
  他们沈家也只是恰好等到了北凉衰败之际,接管了北境。
  北境的安定,是一批批将士熬出来的。
  “我阿耶有一次醉酒时说过,若当年他替兄守荆州,而不是随军北上入京,大伯父还活着,大黎或许能更早稳定几年。”
  可惜这世上没有如果。
  她阿耶当年也只是个半吊子,跟在大伯父身后籍籍无名的小卒罢了,驻守荆州怎么也轮不着他。
  卫明姝轻笑着,“不过我阿耶若不去京城,恐怕这辈子是遇不上我阿娘了。”
  “岳母?”
  “你不知道?”卫明姝反问道,她阿娘和甄家的那段往事,就算到了如今也是京城津津乐道之事。
  沈轩仔细回想了一番,“不知。”
  卫明姝又径自倒了杯酒,“我阿娘从小在京城长大,当时长安恰遭时疫,之后叛军发动城变,世家惶恐不安,纷纷出逃离京,我阿娘他们家也是如此。
  可出逃哪有那么容易,一路上反贼暴民拦路劫掠,甄家也遭遇叛军追杀围堵,但他们运气好些,恰好遇上我阿耶带兵进城,救了他们。”
  “所以岳母以身相许?”
  “以身相许......”卫明姝笑了笑,“也算是吧,我阿耶虽不如我两位伯父那般有才能,相貌却是极好,我阿娘一眼便瞧上了我阿耶。”
  阿耶不过是漕帮出身,哪里见过这般的京城贵女,两人倒是情投意合。
  “后来呢?”
  “后来阿娘便同甄家说起此事,可阿耶当时不过是无名小卒,局势未定,甄家那般的世家贵族,哪里肯把她嫁给一介草莽。
  我阿娘却是非阿耶不嫁,甄家当时自顾不暇,怎肯为她花那么多心思,只说若她要嫁给我阿耶,从此便再不是甄家人。”
  卫明姝咽下那口酒,低头看着那金樽,“许是我阿娘早就厌倦了甄家懦弱无能,倒是真与甄家当即断地一干二净,没上花轿,连马都不会骑,便同我阿耶乘同一匹马离开了。”
  沈轩愣了愣。
  他没想到,他那岳母如此循规守矩,原来是这般真性情之人。
  “说到底,还是我阿耶幸运罢了。”
  只是伤了腿,活下来了,便是幸运。
  “岳父也不全是幸运,安定西境,亦是不世之功。”
  “那是曾老将军的功劳,我阿耶不过是在其手下做事,捡了个便宜罢了。”
  然而就是这么个便宜,最后还弄了一身的伤,她阿娘当年二话不说随军而行,却是没过几天安稳日子。
  卫明姝拍着酒坛,“你知道吗,他们每每说起我阿耶,便是说我阿耶年轻时随先帝征战,不朽功勋。
  可那分明是我大伯父的功劳,他们想不起卫尚的名字,只知道京城卫家有个卫直,便将这些功名全安在了我阿耶身上,先帝也只是怜我卫家英才惨死,才给了我父亲那样一个体面官职。”
  她晃了晃坛中的酒水,干脆就着坛子大口喝了起来。
  沈轩大惊,慌忙夺过她手中的坛子,“别喝了。”
  卫明姝咂了咂嘴,脸上已是一坨红晕,举起一根手指,眼神都有些恍了,“最后一杯。”
  沈轩捧着坛子没说话,卫明姝倒是有些恼了,没等他反应过来,便一把拽起坛沿便洋洋洒洒地将酒倒入那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