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社区 > 穿越重生 > 大将军的读书郎 > 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289节
  这事儿,温润跟王珺都不会在孩子面前提起。
  温润在家收拾了三天,就带着举子们回了老家。
  走的水路,很快,到了县城的时候,是先去拜访了一下新任县令吴大人。
  这位吴大人热情的很,主要体现在,他给这些人安排了一桌很神奇的饭菜!
  一半清淡的江南口味;一半鲜香麻口的蜀中菜肴。
  “吴大人是蜀中人氏,这饭菜也具有蜀中特色啊!”温润看到这样的一桌饭菜,顿时就笑了出来:“在这里吃得惯吗?”
  “吃不太习惯,东西太清淡了,所以很少出门去吃饭,都是在家吃。”吴大人的口音也挺奇怪的,不过他是蜀中人氏,说的都是官话。
  也幸好,这举子们和温润的官话说的也不错。
  而且温润注意到,这个时期的川菜啊,说是麻辣口味,但更多的是麻,这个时候没辣椒!
  辣味的获取途径,是一些古老的辛辣口味的调味品。
  一般认为,世界上最早吃辣椒的是美洲的印第安人。
  而古人也爱吃辣,但辣味的最初来源并不是辣椒。
  古代最常用的辛辣味调料是花椒、吴茱、萸和生姜,大蒜与葱。
  而江南这边的辣味来源,就是芥辣。
  是古代非常重要的辣味来源。
  芥辣的第一种,是芥菜疙瘩,将芥菜的根茎洗干净后,去皮切条,然后用盐腌制起来。半个月后,芥菜疙瘩就会变成“辣脚子”,吃起来有一股辛辣的气味。
  若是浇上芝麻油和醋,就是下饭的辣菜。
  据说早在宋朝时期,还有用芥菜疙瘩做成馅料,包成面食的小吃,叫“辣菜饼”。
  芥辣的第二种来源,是从成熟的芥菜种子中研磨出调料粉。这种调料粉是黄色的,不是绿色的。黄色的调料粉用适量清水冲泡开,搅拌成糊状,可以用来腌制其他食材,最常见的就是腌制黄瓜。
  而温润现在同样能见到这种芥辣,因为做出来的蘸料就是黄芥末。
  所以别看川菜辛辣,可温润却是可以吃的,江南菜的确是清淡,可温润也喜欢川菜啊。
  “这是五柳鱼?这是酸菜鱼?好东西啊!”温润一看这些菜就高兴了,其实这个时候的川菜,不是那么麻辣的,不要以为川菜是无辣不欢,实际上,真正的川菜,麻辣是有一些,但绝对不是非得越麻越辣才最好。
  只是今天看到川菜,温润才想起来,他好像没见过辣椒。
  是的,这个时候,他没见过辣椒。
  家里的香辛料都是来自其他配料,而不是辣椒。
  可温润记得,辣椒最早是明代高濂在明神宗万历十九年所著的《草花谱》中记载:“番椒,丛生,白花,子俨秃笔头。味辣,色红,可观,子种。”
  这时候有人已经偷偷尝过味道了,但估计没有把这么刺激的东西跟做菜联想到一起,一直将辣椒当做观赏性植物来看待。
  一般人认为,越是颜色鲜艳的东西,越是毒性剧烈,参照物就是蘑菇。
  温润记得好像也没看到过西红柿和玉米,这些都是外来物种。
  直到《农政全书》,辣椒的食用价值才被提及:“番椒,有名秦椒,白花,子如秃笔头,色红鲜可爱,味甚辣。”
  可这《农政全书》也没多广泛发行。
  温润只知道有这本书,可他还没淘换到手呢。
  “难得有人认识这些川菜。”吴县令看样子,像是找到了知音一般。
  招呼人入座之后,吴县令先吃了一口菜,喝了一杯酒,其他人才动筷子,温润第一个就直奔那道酸菜鱼而去。
  这道菜麻辣鲜香,尤其是酸的十分开胃。
  王珏他们吃了两口就觉得不合胃口,倒是温润,就着这道菜,吃了好大一碗饭!
  而且吃的汗流浃背:“好吃,好吃!太开胃了。”
  嘴巴吃的都发红了,还不停筷子。
  “这么好吃吗?”王瑾都看傻眼了。
  他们从来不知道,哥夫这么能吃川菜。
  这东西他们吃了两口都觉得胃里头着火了似的,嘴巴也麻麻的。
  可是哥夫吃的好欢快啊!
  而且这里有冰糖菊花饮,哥夫也喝了好多,酒就不那么喝了。
  “难得见到喜欢我家乡食物的人。”吴县令看温润如此不做作,是真的喜欢吃,甚至还能说出来这些菜的来历和典故,就更开心了:“多吃点,不过你刚吃这些,要喝点东西,不然怕你胃口受不了。”
  “在喝了,在喝了,让人给我做点酸梅汤。”温润道:“放冰块啊!”
  仗着自己也算是“身强体壮”,胃口好的温润,简直是想大吃二喝一把。
  “好了好了,今天就先到这里,你别吃撑了,我让人给你备了一些我家乡的调味料,你带回去,会做吧?”吴县令沉浸在一种“他乡遇故知”的喜悦里,高兴地问温润。
  其实这样有点失礼,一个举人,还是个有着雅士之称的人,怎么能下厨做饭呢?
  可是温润却点头了:“会做,会做的,大不了我亲自下厨!这可是好东西啊,蜀中来的调味品。”
  结果吴大人更高兴了,给了他七八斤调味品,足够他吃一段时间的了。
  吃饱喝足了,才在正厅那里坐着喝茶消食儿,顺便聊聊天。
  “自从来了这里上任,没见到王将军跟温雅士,实为憾事。”吴大人很客气:“现在么,却是相见恨晚啊!”
  “在下也是。”温润笑着道:“不过啊,咱们一系相承,从辛明辛大人到任,后来是欧震欧大人,到了您吴大人这里,都在一个圈子里转悠。”
  可不是么,这位吴大人,听欧震大人说,算是他们的师弟。
  辛明大人那一系人马,可是三皇子的铁杆支持者,三皇子,这是想把江南,牢牢地攥在自己的手里。
  “可不是么。”吴大人叹了口气:“来到这里任职,算是个好的了,治下民风淳朴,财米丰硕,还有您这样的文人雅士,书院里也是人才辈出,莲花私塾更是有名,本大人觉得挺好,三年也不是多难熬,太太平平的过完这三年,我也算是有政绩的人呢。”
  温润觉得这吴大人的心态,可挺好。
  是一种躺平了的姿势,他这是要躺赢啊!
  也是,这刚来头一年,才上任,就爆出来十几个举人。
  “您放心,这三年,您肯定是个太平官儿。”温润笑着道:“就像是欧大人,太平官儿,难得,难得。”
  这年头,太平最重要。
  自打去年新皇登基之后,众人都是祈求太平。
  新皇在登基的头一年,可是在京城,杀的血流成河。
  但是因为没动平民百姓,在民间是一片太平景象,可是在朝堂上,却是换了一茬儿血。
  官员流水一样。
  有升官的,就有流放的,有发财的就有抄家的。
  “好啊,太平官儿好。”吴大人笑着道:“希望王将军跟温雅士,能多多支持本官。”
  这是大实话,王珏现在是将军了,正四品,比知府都高一些。
  温润除了是记室参军,还是一位雅士。
  “当然,当然!”温润点头,又打听了一下:“不知道,张贤,张庆正大人,在京中可好?”
  “好,好着呢。”吴大人笑着道:“张贤大人乃是我的座师,如今已经是文华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再过几年,估计就能入阁,做个阁臣了。”
  温润一听,顿时大喜:“这么好的吗?他老人家曾经帮过我。”
  “我知道,听老师提起过,当年是委屈你了。”吴大人道:“现在么,时过境迁,别太在意,对了,你这次回来,怎么没见王将军?”
  “他说不能离开军中,就不回来了,我带着人回来一样。”温润跟他寒暄了一会儿,才告辞离开。
  带着人跟调味品,去了永清书院。
  在那里,吴山长表现得更加欣喜若狂。
  晚饭是在永清书院用的,并且在永清书院过夜,第二天吃了早饭,温润一个人带了礼物去看了许老太爷。
  许老太爷美美的告诉他:“许攸考过了,中了进士,第七十八名!”
  “好事儿啊!”温润听了顿时大喜:“他可是中了。”
  再不中,许家真的要坚持不住了,不是怕花钱,是怕时间过得太慢,熬人啊。
  “是啊,中了,已经说了,过几日就回来,然后要在京中待几年的,故而想带着全家去京中,你觉得,我们老两口,去不去?”许老太爷还有点犯愁这个选择。
  “其实不建议您二老去,您二老在这里都待习惯了,若是去了京中,北地寒冷,容易水土不服,还有就是花销,京城居大不易。”温润不建议二老去京中。
  第278章 这些粮仓不能空
  两位都上了年纪,一辈子都没离开过江南,突然要去京城,万一水土不服,可不是什么小事儿。
  许攸在京城,其实他回来接了妻儿过去,或者只接妻子过去,将孩子留在家里,给老人照顾,或者说,陪伴老人。
  也是可以的!
  只是孩子年纪幼小,没有在父母身边,不太好。
  “那就让他们一家三口去京城。”老爷子很是果决:“我跟老伴儿都上了年纪,这辈子连府城去的次数都少,何况是去京城,千里迢迢不说,听闻那里冬日干冷,夏日炙热,恐怕适应不了,还是在家吧,守着这偌大的家业,让儿子安心在外面,夫妻分离时间长了不好,何况孩子不能总见不到父亲。”
  “那是最好了。”温润点头。
  他从老许家出来,回去就看了许攸给他的信。
  信里说了他高中的事情,还说回来大概是重阳节前后,不能在家过年了,但是希望能见他一面,他知道,温润现在不住在永清县了,去了府城居住。
  兄弟俩已经三年没见过面了,一直通信,每次写信都厚厚的一摞。
  甚至温润还偷偷地在信里头夹过两次银票,都是一千两银子一张的银票,头一次给了一千两,第二次夹了两千两。
  是连城钱庄的银票,京城那里也能兑换成现钱。
  这也是给了许攸很大的帮助,许家虽然钱财多,可京城花销大,许攸还要面子,不想跟家里头伸手要钱,可在京中他一个举子,能折腾多大的浪花出来?
  没有钱财充作底气,许攸也没勇气在京城一待就是三年。
  许家还是将京城想得太简单了,温润虽然没去过这个时代的京城,但是他前世那个京城,生活可消费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