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社区 > 耽美同人 > (红楼同人)芝兰逢珠玉 > (红楼同人)芝兰逢珠玉 第2节
  王嬷嬷替黛玉回道:“姑娘一上船便来拜见太太了,还未曾去舱房。不过既是太太准备的,必是极好,我们姑娘平素也不大挑屋里的摆设什么的。”
  宋氏道:“女孩儿养的多金贵都不为过,咱们这样的人家,既然吃穿不愁,又何必怠慢了孩子?我知侄女儿是懂事,不愿意麻烦到人,你们在他身边服侍的,该说的得替姑娘说。不然若是哪里委屈了,她父亲也要难过的。”
  提到林海,黛玉心里一紧:问道:“婶娘可知父亲这次匆匆忙忙地叫我回去,可是出了什么事?”
  宋氏见她着急,宽慰道:“兴许是几年没见,想你了呢。再说,他在扬州做官,离老家也近,叔伯兄弟的,常能互相帮衬照应,出不来大差池。你过几日便能见着他了,这几天赶路又辛苦,别胡思乱想地,自己吓自己。”
  林滹可是一接了书信,便提前启程回乡的,若说林海没出什么事,黛玉也是万不能信的,不过她头一回见婶娘,人家既有安慰之心,她也不好不依不饶地追问,便强笑了出来,陪宋氏说了会儿读书吃药类的日常闲话。
  没一会儿,船上厨房打发人来问晚膳,宋氏便问黛玉,黛玉从前来京里也是走的水路,知道船上米粮种类并不多,忙说自己无需额外点菜。宋氏道:“你既然日常吃药,这饭菜哪能没有忌口。”便对王嬷嬷说,“你替你们姑娘点几个她爱吃的,明日、后日的菜我也让人来问嬷嬷。船上有人搭轻便小船去江边上提货的,厨房、采买那儿我们也是一早打点过了,不必担心什么。你们姑娘吃的药也告诉我,我这儿有空地方。药丸子也罢了,汤药别在你姑娘房里煎,那苦味熏得睡不好觉。”
  黛玉忙起身千恩万谢了,宋氏又看了紫鹃、雪雁两个大丫头,夸了一回,赏了几吊钱,再命自己身边的两个一等丫头,名叫锦书与红杏的,去服侍黛玉回自己舱内稍作歇息:“你们去陪玉姑娘换身轻便衣裳,一会儿还来我这儿吃饭。”
  这两个丫头也年长几岁,行事比其他人更稳重些,出门时还轻声问了声小丫头:“玉姑娘的表兄弟也在船上,可有人伺候在那儿?”得了准信才放心扶着黛玉回去。
  这船自然不及家里爽利方便,床凳桌椅都是原先就有的,不过被褥枕垫倒是一看便知是新做的,梳台上摆了几样精致的盒子,桌上的茶盏花瓶也看得出来是名家手笔,两个丫头拉起屏风,隔开屋子,紫鹃雪雁也翻开箱子,找出黛玉日常的衣裳,替她换上,一面又招呼锦书和红杏喝茶。锦书和红杏并不敢躲闲,手脚麻利地帮着黛玉屋里的人归置好箱子。黛玉忙亲自请她们坐下,一起吃着果子,不免又问起林滹提前回乡的事。
  “其实老爷这次回乡祭祖的事儿,年前就已经定下了。我们家大爷从军,在晋阳做守备,已经有两年没回来过年了,这回也是早早就告了假。老爷思乡情切,也不定是因为林海老爷的信。”
  林滹这次回乡确是早有安排,却是因为一桩说出来要叫人哭笑不得的事。原来他的第三子长到十四岁,想着该说亲了,便托人相看。谁知来说的无一不是公卿门第、高官显贵家的女儿,甚至连东安平郡王家的县主都有人提。林滹便对宋氏说道:“我区区一个从四品的小吏,斐哥儿更不过是一介贡生,尚无功名,有何才能叫这样的人家另眼相看?不过是赖永宁王之威。我们家现在万事皆顺,人人礼让三分,子孙难免得意忘形。焉知‘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若那日盛宴散去,桌倒杯空,该如何自处?”因与家人商议,回祖地置办田舍、房屋,以备祭祀之费。皆因祭祀产业,便是犯了事也不入官的。
  他家如今正是赫赫扬扬、飞黄显达之际,三位公子也都勤恳上进,并不是那等狂妄肆意之辈,他这样居安思危固然有理,然而毕竟小心谨慎过了头,若让人知道了,不免要啼笑皆非,甚至怀疑他是不是做贼心虚了,故而此番回乡只说是要祭祖,并未与他人说起真实缘故。因林海密信正中他的软肋,他方匆匆赶去,见堂兄果真清白自持,方松了一口气,又为江南官场所见所闻心惊,暗骂自己果然读书读成了迂腐天真之人,虽有心不借永宁王之势,然真事到临头,除了请外甥做主,竟也束手无策。
  几艘大船首尾相连,虽速度慢了些,倒也果真行得更稳,黛玉陪着宋氏一道用了膳,虽不及家里菜肴精致可口,也颇能入口。宋氏想到黛玉的表兄也在船上,便遣红杏去问问贾琏吃得如何。红杏到了贾琏船上,只见舱门紧闭,来旺同另几个小厮坐在门口玩牌,只说贾琏已经吃了饭歇下了。红杏到底比一般丫头年长了几岁,哪里会不懂,回去了倒也没多嘴,把来旺说的学了一遍给宋氏听。
  宋氏听了,心里万分膈应,当着黛玉的面自然是什么也不能说,正想着要如何岔开话,小丫头来报,说是太医院的陈御医来了。
  原来刘遇这番南下,除了有户部侍郎并户部、吏部、工部的员外郎随行,还带了都察院的左都御史与太医院的右院判赵瑜同他的两位高徒。刘遇平日也不是个娇惯自个儿的人,不过上至二圣,下至朝臣,都希望他平安健康才好,这也是他头一回独自出远门办差,皇上一面想着玉不琢不成器,一面又担心他一路辛苦,或是到了南方要水土不服,故而特派赵瑜随行。刘遇用了晚膳,照例让御医给他号了脉,倒是想起前几日在荣国府里头见到的林家表妹,美则美矣,然眸里带泪,面色憔悴,竟是个多愁多病的,便让赵瑜的徒弟走上一趟,去瞧瞧黛玉的症状:“我知林府平日里常请的太医并不是你,不过你顺带把林宜人的平安脉也请了,看看你同僚开的药方子,比较个高下。”
  陈御医既得了命,也不敢耽搁,趁着天还未黑,便急急地来了。
  宋氏正狐疑,想到刘遇平时不是这么细致周到的人,抬头见黛玉乖顺地坐着,不觉一怔,先前说话走动时尚不觉得,现在看她低着头的样子,倒有几分文慧皇贵妃少女时的神韵。她悄悄叹了口气,叫丫鬟拉起帘子,自己和黛玉去帘后坐着,又叫丫头把自己和黛玉往常吃的药单子呈过去。
  陈御医既是院判高徒,自然有几分本事,先给宋氏看了脉,倒是没什么好说的,不过照样吃那安神养心的丸子便是,倒是黛玉的方子,他仔细端详了许久,又把了脉,方才问道:“这方子可是太医院姓胡的大夫开的?”
  紫鹃忙回道:“正是,可是这方子有什么问题?”
  陈御医道:“方子本身倒没什么,不过既然小姐平常吃人参养荣丸,这方子里的一些药,就滋补过头了,小姐身子是气血两虚,然进步过益,也容易心气不宁、面上、肝里燥热,若是不小心受了凉,冷热交夹,恐小姐受不住。”故而改了药方上的两味引子的剂量,又说她身上的不足之症恐是娘胎里带来的,又被湿气加重了,写了些调补、食养的方子,叫紫鹃收下了,他方才告辞。
  第5章 5
  船要在江上飘上大半个月,宋氏称自己不过是一路与黛玉做个伴,并不许她日日起早来请安问好,只叫她在自己屋里歇息,若是闲了来说说话便好。只是黛玉喜她温柔可亲,况宋氏幼时也曾上学读书,年轻时更曾随着在外游学的林滹四处游历,走过不少名山大川,说起路上的风景见闻格外生动有趣,黛玉也乐得听她说些外头的事,倒是缓了不少对父亲的担忧情绪。
  宋氏见她时常露出向往之意,便笑道:“你也早日把身子养好,得了闲出去看看。我如今是走不动道了,日后说不准儿有机会,换你出去玩了讲与我听,也颇有趣。”
  黛玉听她这么说,也不觉会心一笑,只是笑完了,便不觉黯淡下来,且不说她这病是打娘胎里带来的,看过多少名医都没见好转,不过用药舒缓,再者,如今父亲情况如何她还不得而知,除了自己的亲生父母,又有谁能带着她出外游历?即便是外祖母,亦只要她在家耍乐,学些针线女工,陪着她说说话罢了。倘若父亲真把自己托付给了堂叔......黛玉不禁抬眼偷看了一眼宋氏,婶娘的确亲切,然而真的说起来,他们与自己,比外祖母家还远了一层,有人说久病床前无孝子,那做长辈的,要长长久久地养育一个同自己原本没有多大关系的孩子,又有多少年的耐心呢?
  她所不知道的事,她心里日日惦记着的父亲,已然在清点家财,做着破釜沉舟的打算。
  林滹看得心惊:“其实并不必如此,”
  他面前对着三四本比手掌还厚出许多的账册子,分别记录了林海名下的房屋田舍、银钱珍宝、家里下人佃户的身契租约等。林海分得很细,黛玉的嫁妆自然是绝不会忘的,自她出生起便开始攒下的,他还托了信得过的老管家在京城帮女儿置办下几家店铺与三家田庄,以供女儿今后的开销。除外的家产,他分了三份,一份田产赠与族里,供族中子弟读书与阖族祭祀开销,又有一大部分是要给林滹的——请他日后代为抚养黛玉,并操持黛玉的婚事。再又有一份,是要给岳母家的,毕竟他们养了黛玉这些年,虽说他这几年往荣国府去的年礼比早年贾敏还在时还特意多加了一倍,但那些到底是年礼,他并不愿日后留人口舌。
  几本账册,撂起来也颇是厚重,一书一划皆是慈父心肠。林滹与林氏族长并林家几个有头有脸的长辈坐在一起,听他不紧不慢地安排完,看着账目上过分清晰的记录,倒终于明白为何这么多御史下来,唯独他能找出盐商与盐官账务上的不白之处。除了敢说敢做,他在那许多账本上,也是下了苦功夫钻研的。
  可惜他已经病得这样重。林家并不是一个过分注重宗族的人家,林海的祖辈在家族中原先并不显赫,后来因军功封了侯,虽有提携族人,然而也没有太过偏袒,林家这样的书香门第,也容易出喜欢钻牛角尖的书生,也有觉得族亲发达后的接济是种屈辱,这么几代下来,他们这一脉和族亲虽有来往,也仅于来往。若非林海做了这巡盐御史后几度借家族后生帮着办差,又有这次林滹大张旗鼓地回来祭祖,他们本该渐渐就淡下去的。然而这个时候,便是林家的族长,亦心里叹道:“这样一个人物若是没了,也是咱们家的憾事。”
  林海捐出了一份家财用作祭祀先祖同修办学堂,无论从前的交情多么疏离,这份情也是要承的。他当着族长及诸位长辈的面,把身后事托付给了林滹,也算是了了一桩心事,可以放下心来等着永宁王。
  永宁王船队到的时候,淮扬上下大小官员俱着官服恭迎,林氏女眷所在的船只另择了码头靠岸,由林海家里的老管家林华带着人接到了府上。那林华是林海幼年时的书童,黛玉只记得自己走时,也是他送到船上的,当时他犹是满头乌黑,而今已剩了一片灰白,浑是老态。想到他与父亲一般的年纪,只怕父亲也是两鬓斑白了,不禁眼眶一热,因宋氏在一旁,她不忍失态,强自忍泪问道:“父亲现下可好?”
  林华讷讷避开,只说林海接驾去了,晚上就能回来。黛玉又问:“鹦姐姐可好?今天我回来,怎么不见她?”
  原来林华膝下有一女,名叫绿鹦,比黛玉年长十岁有余,之前是她房里的大丫头,黛玉同她玩得最好,原是要一起带去京里的,因绿鹦早许了人家,林海不忍耽误了她,只叫黛玉带了雪雁去贾府。紫鹃先头名字叫鹦哥,便是因为太像了,勾得黛玉想家,私下哭了几回,她自己看着心疼请黛玉做主改的。如今这么几年过去了,黛玉也知绿鹦已为人妇,变化必然极大,但忍不住要问一问。
  林华垂下头,脸色像是凝固了一样,许久才回:“绿鹦丫头没了。”
  黛玉呼吸一窒,几乎要喘不过气来,雪雁同紫鹃忙轻轻拍着她的背,雪雁亦落下泪来:“绿鹦姐姐是怎么没的?”
  “前年生孩子,落下了病根,拖了一年多,老爷也帮着请了名医来看,到底没治好。”林华偷偷地抹了把泪,强笑道:“老爷每年派人去荣府里头送年礼,总要叫那些人看看姑娘的身量长高了多少,估摸着尺寸,叫绣娘给姑娘做衣裳,一年四季的都有,我叫人打开来,姑娘看一看,有没有喜欢的。”
  几个丫头帮着把柜子打开,果真见满满一排的衣裳,有的还小,是几年前的式样,一件一件地,渐渐地大了,有几件倒还真是黛玉的尺寸,还有些甚至有些偏大。黛玉眼睛一涩,想起自己虽不在家,父亲却年年都要做她的衣裳,淮扬离京里那么远,等送到了,或过了季节,或她又长大了一些,他也只能留着,想象着女儿穿上这些时新衣裳的样子,年年岁岁,不曾间断。
  “厨房也该备午膳了,姑娘,之前在船上,是那位夫人一路照料你,如今到了家里,您是主人,得您接待她了。”林华提醒道,“贾二爷也在,他的午膳可马虎不得。还有苏州的族长和几位长辈在,这些人的膳食我倒是有数,多是要好克化的。”
  黛玉忙叫人准备午膳,又叫人准备几样扬州特色的点心送去贾琏屋里:“紫鹃,你亲自去送,顺便探探口风,问问二表哥有什么想吃的没有。”再问,“婶娘现下在做什么?”一个婆子回道:“那位夫人在和她家的三公子说话呢。”
  林滹膝下共有三子,俱是嫡出,长子林征与次子林徹,因身上有职,也跟着去拜见永宁王了,宋氏遂招了小儿子林徥,问问这几日的情形。
  黛玉问过他们那儿的茶点,又叫人去问宋氏的午膳,吩咐道:“婶娘若是客气,便说我这几日承蒙她一路照料,若是她同我见外,我是要哭的。”
  丫头们领命去忙了,黛玉方才问林华:“爹爹特意叫我跟着婶娘一路回来,是有什么打算罢?”若只是病了,荣国府自有船只送她回来,林海却特特把书信递到了林滹府上,甚至劳烦永宁王走了那么一趟,本就是打着她和宋氏相处的心思的。不独贾母她们这般猜测,连黛玉心里虽然不舍,也明白自己终归要回林家的。
  林华道:“老爷有意,把姑娘托付给六老爷呢。”
  族谱翻下来,他们家这一门,林海排第三,而林滹排第六。
  黛玉低头许久,方发出声来,因忍着哭意而哑的不行:“父亲病得严重吗?”林华沉声道:“六老爷也是读书人,为人和善,从前他家也有个姑娘,是他亲兄弟的遗腹女,六老爷同六太太把她养大了,许给了忠勇侯的侄子,置办的嫁妆也有人说,亲女儿也不过如此了。老爷就是看重六老爷端慈,才有此考量。况且六老爷家如今也在京城,姑娘还可以同外祖家走动走动。”
  黛玉不再说话,只坐回里间去默默垂泪,紫鹃问了贾琏的午膳回来,看见她又哭上了,忙问是怎么了,几个小丫头把话一学,她也不知如何劝才好,只得走进去把方才在贾琏那儿的话学了一遍,又问:“姑娘今日要陪宋太太用膳么?”
  黛玉抹着泪道:“婶娘与堂兄多日不见,我也不好打扰,你叫人去替我跟婶娘陪个不是,就说若是有怠慢的地方,请婶娘看在我年纪小,包涵一二。”
  她打定了主意,要等林海回来,问个清楚。
  第6章 6
  虽说心神不宁,该尽到的礼数也不能少。族里现有不少长辈住在她家里,其中更有她祖父辈的两位长者,她循礼一一拜见、敬茶,族长等拿金银锞子给她,她再三辞谢,终是没强过长辈,只得先行收下,又命人准备回苏州去给族亲的礼,知林海一早备下了,才放下心来。
  又去见宋氏,林滹家的三公子林徥亦在,见她来了,赶忙起身,同黛玉彼此行了礼,以兄妹相称。林徥比黛玉要年长几岁,因着家里已经开始张罗着同他说亲,也渐知男女之情,虽早知这是本家妹妹,然乍一见一个神仙似的姑娘,未免有些拘谨,他素来知礼守规,在一边听了几句话,只觉得手脚都无处搁放,便要回去温书。
  宋氏也不拦他,只教他不必太累:“难得出来一趟,得闲自己出去逛逛也好,别总闷着,读书也不急于一时半刻的。”
  等林徥出去了,宋氏方才叹道:“我家三个小子,也不怕你笑话,老大素有主见,我同他父亲都奈何不了,自己从军去了,拦也拦不住,好歹如今混出个一官半职来,只常年不在家里。老二从小读书,也不要人操心,只前头两个主意太大,老三怕人笑话他,难免钻牛角尖。”
  林滹家里出了一文一武的两株玉树,连黛玉都有所耳闻——贾政不常教导子弟,只是一旦问起功课来,难免要打要骂,又要拿其他子弟比比宝玉贾环,先头还只是用贾珠,后来贾兰也大了,就拿别人家的孩子来说,林征林徹提的次数多了,宝玉在姐妹们面前都抱怨了两回。林徥看模样也是个懂事上进的,不过在兄长的光环下,未免黯淡了些。宋氏也恐他意难平,只是怕劝得多了,他又要妄自菲薄,只得在他亲事上多操心,一心想为他娶个大方懂事的姑娘。
  黛玉默然道:“亲生的兄弟,总要在心里比较一二的。不过,也还是有兄弟的好。”她从前也有一个弟弟,比她身子还要更差些,那时候太小了,不懂事,看到父母衣不解带地照顾生病的弟弟时,总是担心父母忘记了自己。可是等弟弟一病去了,她方才意识到,自己失去了这世上唯一的一个同自己一模一样血缘的亲人。一个女孩儿家,没有兄弟姐妹,若是父亲也去了,这世界上,就只剩她一个孤零零的。
  宋氏见她难过,道:“可是你三堂兄虽然年轻,要护住你这么个妹妹的力气,他也是有的。”林海以尽数家财求女儿前途,这份慈爱之心,令人动容。林滹虽然如今风光,到底他家不是承爵的那支,林海所赠家财,在他父子看来,已是巨富之资,林徥胆子小,恐他人要说父亲是那趋利好财之徒,先头已然把事情先后不分巨细地告诉了宋氏,只是宋氏如今看着黛玉,心里只想:“可怜这么个小姑娘,她父亲那么疼她,却没法子亲眼见着她长大了。”
  林海至晚间方归,先去谢贾琏的一路辛苦。贾琏见他面色蜡黄,病态毕露,心道:“已然病到了这地步么?老祖宗说的没错,这次叫林表妹回来,果真是为了见她最后一面,只是看他家里这些个族亲,二太太打的如意算盘要落空了——回去又要说我无能。”又想,他已病成了这个模样,到底是如何强撑着去永宁王那里盘点盐务呢?
  原来荣国府有门来往了几代的世交,正是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他二家俱在金陵,起家也是一道,虽未如王、史、薛三家一道互结姻亲,关系也亲厚得很。那甄应嘉曾任江南茶盐转运使,林海如今查出的亏空,也有他任上的一份。甄应嘉原想着有荣国府这门老亲在,林海可不必那般拘泥迂腐,稍稍回旋一二,几家各取所需,各不相干。谁知那林海将死之人,犹自不肯松口,是誓死也要把人拖下马的样子,他气得直接去信贾府,贾赦、贾政等结了信,亦是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恐坏了这几代的交情,这次贾琏来,原也是想着可否从中周旋。
  他今儿个一到,便叫来旺赶紧去了甄家,那甄家在江南经营多年,人脉甚广,金陵与扬州又不远,很快衙门那里的事儿便有人传出来给他。永宁王一口一个三舅舅,已摆明了是要做靠山的,不管他有没有明确说出来什么,有他这声舅舅,户部、都察院就不敢轻视林海交出的这份账表。何况此番是永宁王首次出外办差,他们这些随驾的哪能不明白,皇上要栽培的,岂止是永宁王一个?便更是小心翼翼,不敢存半分私心,一时那钦差团,竟似铁桶似的,人情金银俱打不进去。贾琏心如乱麻,只得叫昭儿先回去送信。
  林海虽一整日都不在家,然而林华等忠仆看了一天,还有什么能漏的?不过岳家到底养育了黛玉一场,他不久要去见亡妻的人了,恐此刻撕破了脸皮,到了地下见到妻子不知如何解释,只佯作不知,谢他送黛玉归乡。况他既呈上了账本,自然有十足的把握,果真户部侍郎看了不过半日,便去清查盐务细单并几处设在江南的国库,他所求的清明盐政,虽说活着是见不到了,然能瞧见个苗头,也不负十年寒窗苦读了。因此今日是格外高兴,只觉得病痛都少了几分,回到屋里,果真见黛玉早已候在房中,双目垂泪,扑了过来。
  “父亲病了,怎么不早叫我回来?”黛玉本有一肚子的话,要问林海为何要把她托付给林滹,要问他是不是同外祖母家闹了不好,要问他这些年有没有好好过日子,然而看到父亲的病容,便什么也明白了。
  林海咳嗽了两声,苦笑道:“我同你母亲,最后悔的,怕就是把我们这一身病痛都传给了你。”他把自己的盘算,好好地说给了黛玉听,又道:“你六叔叔是个厚道人,他家虽不及你外祖母家亲密,但你在他家里,于你名声更好。”
  他这样一说,黛玉还有何不懂的,她在外祖母家,诸事不好开口,但也不是聋子瞎子,大舅舅从来是个荒唐的人,二舅舅虽说为人方正,却是个不管事的人,加上贾家现在的族长是宁府的珍表兄.......荣国府的女眷也不常外出交际,黛玉是个清高好名的,有时亦庆幸不必出门见人。相较起来,林滹家虽不及国公府富贵,但谁说起来,也只好夸的。
  林海仍自絮叨着:“我听说你六婶婶也是个和善体贴的,原你九叔叔家的女儿,便是她一手养大的,也许了好人家,他家子嗣在咱们家里,算是多了,你也算有几个兄弟,将来也有人撑腰。”他本不是啰嗦的人,只是如今有太多的话要交代,生怕漏了哪一句,又生怕来不及说清楚,好像女儿将来好不好,就凝聚在做父亲的这几句话里。
  这几年家里不断地有人走,先是贾敏,而后白姨娘、周姨娘、他的乳母李氏、另一个老管家林彤,再就是林华的女儿.......这些人,都花了一生来陪伴他,而今,也终于轮到他了。
  可他的玉儿还这么小。
  其实,即便女孩儿长大了,出门了,做父亲的又怎么能真的安下心呢?
  可无论黛玉的未来怎么样,他是看不到了。
  “咱们收拾收拾,就该回苏州去了。”林海咳嗽道,“我给皇上那儿告了病,回去祭拜先祖,请他们保佑你身子康健,万事顺遂。”
  “也保佑父亲。”黛玉哭道。
  她是个孝顺的孩子,林海曾经也是遗憾过他的玉儿并非男儿,不能继承家业、出将入相,可是朝朝年年,这个女孩儿出落得这般如花似玉,是他心尖上的模样,可惜他是也不能见她将来凤冠霞帔出阁的盛妆,亦见不到她儿孙绕膝的雍容了。虽是不甘心,可就算再要强的人,也强不过阎王去。
  他拧过头去,咳得撕心裂肺。
  第7章 7
  林海告病的事儿很快获了准,以他的身子,其实早两年就告老还乡也没人会说什么,只他自己觉得既食君之禄,就当尽忠职守,况留下一个烂摊子给下一任,也实非君子所为,若后人不查,以为这亏空是从他任上所致,他倒能一死了之,林家百年清誉可要毁于一旦。故特强撑着将实情上报,一桩桩一件件,每笔账都算仔细了,等到朝廷钦差来,才算安心。
  林氏宗族也传了这么多代,虽人丁不丰,阖族出动也算浩浩荡荡,族中虽未再有如林海、林滹这样的天子近臣,但子弟世代读书,秀才、举人也有几个,也有在外做小官的,凡能请到假的,此趟俱赶了回来,清明多雨,林海本已病入膏肓,强撑着祭完祖辈,修好祠堂,已走不动道,他又好强,不肯叫人背着,只好让林华扶着走完了流程。只可惜一回了老宅,便再也支撑不住,名医轮番用药,甚至去淮扬请来了太医院的院判赵瑜,也只有摇头叹息、让准备后事的份儿。
  林海是早知道自己要不行了,后事也不用别人说,自己都提前预备下了,贾琏说是要来帮忙,如今却什么都不需要他插手,加上林海把家财一分,虽有荣国府的一份,可想也知道,同林滹府上得的那份比起来不过是九牛一毛,和王夫人等原预想的更是相去甚远,回去了免不了要被责备。他心里觉得闷,面上却也不显,帮着相地采买,倒令林华高看了一等。
  刘遇正在扬州查账,花了三天把那国库细细盘点一番,那亏空数目果真触目惊心,倒也能和林海在账上查出的数目对的上。那些中饱私囊的,最开始还有所顾忌,抽调数额不大,还要想法子找些由头填补,而后却似乎百无禁忌起来,一笔一笔的,瞧得他肉疼。因而更有嘉奖林海之意,听说赵瑜回来了,便使人去问他的病。
  赵瑜也只叹气道:“林大人的病是积年沉疴,他又辛劳过度,如今用汤药吊着,多则十天半月,少则,也就三四天的功夫了。”
  刘遇听了,惋惜之情油然而生,瞧着手里乱成一团的江南官商账表,下令严查,只盼不辜负了这等忠臣的拳拳心意。又亲自研磨,上述父皇,打算替林海讨一份身后嘉赏。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林家如今人人悲痛,贾琏在苏州见缝插针地帮忙,凤姐在京城却是挑了个大担子。原来那宁国府的长媳秦氏没了,贾珍有意大办丧事,誓要倾他所有,让媳妇走得体面,偏尤氏病了,幸有宝玉为他荐了凤姐。凤姐本就好卖弄能干,如何会不允?只是宁府仆从一向懒怠,多有仗着资历不服管教的,凤姐狠下脸来整治一番,颇有成效,心里十分得意。
  只苦了宝玉,既没了黛玉陪伴,又不好总去烦凤姐,加上到底是他侄媳妇的丧事,贾珍等设宴,他也不好不去,偏凡是世家子弟的席,秦钟又不肯上,他更是心烦气闷。
  好在今儿这一桌上俱是熟人,有薛蟠、神武将军之子冯紫英、东平郡王府上的二公子穆典诚,还有陈也俊、卫若兰等,他们几个都是世交,打小一块儿喝酒玩乐的,后加了个薛蟠,也是好热闹的主儿,又乐意散财,没多久便同他们打得火热,几个人凑在一起,只恨这是秦氏丧事,不能叫人唱曲逗乐。
  冯紫英先叹了这丧事的排场:“还没到正日子,酒席便摆了这许多来,你家哥哥也是尽心了,只是这样的日子,云大哥哥怎么没来?”
  他说的是南安郡王府上的世子云渡,和他们一道长大的,因西安郡妃华诞,怕丧事冲了,北静王虽年轻,但当年四王中唯有他家功劳最高,如今子孙犹袭王爵,其余几家,如今真以爵位来论是公、侯不等,不过王妃、太妃等仍在,还称王府,实际却要比北静王府上低一些的,故贾珍也不敢请他拨冗。只是南安郡王府和贾家却是交情甚好,云渡也是好热闹的,今次不来,便有些叫人不解了。
  卫若兰道:“我前几日去他府上时,说是感了伤风,想是还没好。”
  穆典诚如今是第二波酒了,已然有些熏头,闻言道:“他哪里是伤风?已然成了痨病了。当初就有人说,他家娶的那个是个命硬的,先头克死亲父亲母,他可不定扛得住。倒是不听劝,如今可不是病了。”
  原来东平郡王府和南安郡王府也是有亲的,南安郡王的元妻便是穆家的姑奶奶,只可惜去得早,云渡的生母虽是继室,两家关系倒也紧密。只云渡所娶的,便是林滹之弟的独女林馥环,当时结亲之时,当今才刚继位,林贵妃风头正盛,云渡娶了她的侄女,羡的也有,妒的也有。偏之前东平郡王府上也有人相中了林家的老三,要把县主许给他,林滹却支支吾吾地没搭话。穆典诚为亲妹不平,难免要嘲林家两句。
  宝玉听了却是难过,因他家有个亲戚,是忠靖侯的侄女,名唤湘云,也是从小一处耍乐的,模样性情哪里都好,只也是父母双亡,他听穆典诚说那林馥环,想的却是史湘云,虽有心辩驳一二,但穆典诚到底是东平郡王府上的,若是起了冲突,恐怕贾政要动怒,贾珍也难堪,只能勉强忍了。却听见门口有路过的人道:“穆二公子且把声音放轻些罢,春寒天惹个风寒常有的事,怎么就怪到女眷身上了,既然交情好,随意议论人家妻室,也不怕他日后同你翻脸。”
  宝玉心里一喜,忙抬眼望去,说话的却是治国公府上的公子马兖,他为人方正,身上又有实缺,没什么功夫同他们来往,宝玉原只当他是禄蠹之辈,素来不屑一顾,如今见他仗义执言,心里稍慰,此番再细看他,却也是个丰神俊朗好相貌,只可惜一心钻在那仕途经济中,对不住那双漂亮眼睛。
  冯紫英笑道:“知你弟弟如今是永宁王身边的红人,听不得有人说他舅舅家不好。穆兄弟也是喝多了,他同云大哥哥也算姑表兄弟,哪就到闹翻的地步。咱们这桌还有空,可要来喝上一杯?都差不多的年纪,比你在那儿恐怕自在些。”
  马兖摇头漠然道:“在哪儿都一样,我过来了也不过扰你们的兴致,不如在他们那里,他们想骂我扫兴又不敢说出口的表情挺下饭。”
  等他走了,薛蟠忍不住骂了声:“有病。”
  马兖做官时古板又不肯变通,私底下性子也古怪得很,说话随心所欲的,不看旁人脸色——或者说,他就爱看旁人吃瘪的样子。可惜年轻一代里他的确是最出挑的,甚至比其他世交的叔伯们都要走得远,故而虽然大家被他噎过许多次,也只得私下埋怨几声。偏他家的好运还没有到头,他兄弟还成了永宁王身边的大红人,四王八公当年多是先皇近臣,有许多都是培养了来辅佐当年的忠义太子的,这位老千岁坏了事,他们几家也只得小心谨慎地行事。独他治国公府上事事顺遂,偏马兖还要跳出来搅和他们私下的闲话,烦人得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