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盈正在工地巡视。
  亲妈一口气喊过来十多户人家,就算是他们家还有男丁在服兵役,剩下也有三四十个男人过来干活。
  来的这些男人,也就比外邑在的男人少了十个左右。
  这些人都有劳役的经历,盖土房上手极快,他们将地上的杂草烧干净,挖地基,夯平地面,不一会儿就给韩盈整理出来两间房的地面雏形。
  再之后,便能看到工地一天一个模样的变化。
  不过,到底是石碾先于工地上第一间房子做好。
  两个石匠人不知道这石碾有什么用处,好奇跟过来,看着韩盈指挥着二哥给马套上绳子,将一斤小麦倒在石面上,驱赶着马转圈。
  马带动石碾,逐渐将坚硬的小麦碾成颗粒,再慢慢变成粉末。
  麦粉不是韩盈见到的雪白色。而是微微泛黄,有点接近于灰淡些的玉米粉,应该是没有过筛,以及碾麦中混进去杂质的缘故。
  韩盈搬来自己做的石秤和砝码。
  精度肯定达不到现代,不过凑合着用是够了。
  一斤麦,能出七成多的粗面,不到三成的麦麸。
  刚碾出来的粗面有水分,肯定还得在降一些。
  这样算,那就是能得七成的粗面,比现在的粗米多了足足一成!
  韩盈顿时兴奋起来。
  这对于农家来说是极大的改变,每斤多出来的这一成面,有时候就能决定全家能不能活下去!
  她立刻对着韩硕喊道:
  “二哥,你再多碾些面来,我多记几次,看看数对不对。”
  她这边兴奋着,两个看的石匠人也好奇不已。
  有人忍不住发问:
  “麦碾成粉,吃起来是不是就不咯牙了?”
  “不仅如此,麦粉吃了还不会腹胀难受呢!”
  韩盈拿出来家里最大的陶罐装着面粉,笑着回道:
  “这麦粉能做很多吃食,你们等着瞧好吧。”
  将每次碾的面粉称斤,确定出粉率能稳定在七成左右,韩盈便放了心,开始琢磨起来吃食。
  随身空间里有酵母,死面饼还是算了吧,直接蒸馒头,鱼肉小煎包也来几个,豆芽包子也别拉下。不行,死面的烙饼还是得做,不好吃没啥,主要是耐放,放上十天半个月再送过去,徐田曹肯定会明白自己的意思!
  要弄这么多花样,韩盈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拉来韩羽韩虎,三个人好一通忙活,终于在傍晚把馒头包子和小煎包都搞了出来。
  除了馒头没有翻车,包子和小煎包都有美中不足的地方。
  包子花褶不够美观,皮比馅还厚,小煎包底部只焦不香——韩羽舍不得放油。
  两点无伤大雅的小毛病,并不影响众人对面食的喜欢。
  刚出锅的馒头,被大家撕成小块,放进嘴巴里慢慢咀嚼,柔软的口感让人极为舒适,细细品味之下,还有几分甜意。
  站在韩盈家门口,众人闻着麦香,回味着舌尖上的甜味,你一言我一句的说道:
  “这馒头真不错。”
  “就是,不咯牙。”
  “还是月女有本事。”
  “真香。”
  “要是以后日日都能吃到馒头就好了。”
  如今除了蒸米,并没有用来蒸馒头的工具。
  韩盈费了好大的劲儿,才蒸出来了七个成□□头大小的馒头。
  可围过来这群人,能有三四十个。
  七个馒头你一口我一口,直接就没了。
  看韩盈忙活了这一整天的模样,谁都没有脸再讨。
  好在,总有些人家,为了那几口粮食,多种了些麦子。
  于是趁着傍晚,大家热热闹闹的开始了换粮的活动。
  第17章 损友一生一起走
  天渐渐黑了。
  习惯了黑夜中视物,韩盈觉着今天的月亮是挺亮的。
  这些干惯了农活的妇人和汉子,也快速的摸透了如何使用石碾。
  男人推,女人扫,吱呀,吱呀的声音,从傍晚开始,就一直没有停过。
  坚硬的食物磨损着牙齿,韩盈见到的老人,就没有一个牙齿还好的。
  那一口烂牙,平日里咀嚼食物,都极为费劲儿。
  贫穷,不代表着正常人没有感情。
  如今有了能够让老人吃上一口软些食物的办法,这些成年的孩子,摸着黑熬夜也要给父母碾麦。
  木轴吱呀吱呀,混合着石碾碾过麦子的声音,响了一夜。
  第二天,韩盈特地招呼过来这些人,把自己做的酵母团,和如何自制酵母发面告诉她们。
  其实韩盈若是瞒着,或者是兜售酵母,也能赚上一大笔钱。
  但她觉着没有必要。
  捂得越紧,越不利于麦面的推广。
  倒不如把这些简便的吃食传播出去,给平民的餐桌,增添那么一点点不同的滋味。
  她没有藏私,指点着大家如何发面,馒头要怎么蒸才好吃。
  在宽松的氛围中,有个会几手篾技的汉子,看着家中难用的锅,做出来个竹制的蒸笼。
  他连做数个,做好了就送给韩盈使用。
  韩盈哭笑不得的留了两个,剩下的全给退了回去。
  两个过来干活的石匠人纠结了好一阵,别扭着脸过来问韩盈,这石碾他们能不能也给自家做个。
  韩盈同意了,还说这石碾以后他们随便做,拿出去卖钱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