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社区 > 穿越重生 > 汉道天下 > 第754章
  周忠点点头。“纸是河东书坊的宣草纸,墨是稷山松烟墨,书法则是梁孟皇的手书。”
  “梁孟皇去了河东?”众人颇为惊讶。
  梁鹄梁孟皇也曾在荆州避难,以书法著称,只不过他人品不太好,不为人称道。天子定边后,梁鹄就离开了荆州,据说是回家乡安定去了,没想到他会在河东书坊。
  王粲却没有参与讨论,他几乎一目十行,很快就翻完了一本书,赞了一声。“这书的样式很好,方便。只是内容却有些粗俗,当作消遣或可,作为学术,未免不足。”
  “这是为了保持原貌,而且保留了不少古音。”周忠淡淡地说道:“仲宣只看文字,未曾听人吟诵,不解其中妙处也是正常的。”
  王粲的脸色顿时涨得通红,忍不住反呛道:“蛮夷之地,也有古音?”
  “蛮夷之地?”周忠嘴角轻撇。“你可知伏羲的龙兴之地在哪里?”
  “在哪里?”
  “在天水,也就是现在的汉阳郡。这是蔡令史在汉阳访古得出的最新结论,正在撰文,你很快就可以看到。若有异议,到时候还请畅所欲言,不要客气。不过你没去过天水,估计也说不出所以然来。”
  “我……”王粲顿时语塞,眼睛瞪得溜圆,却说不出一句话。
  周忠这是说我孤陋寡闻吗?
  “诸君刚才说到诸葛亮。”周忠又道:“你们可知诸葛亮现在官居何职?他在天子身边为侍郎,与天子朝夕相处,见习朝政。我老眼昏花,天子可是圣君,不会看错人吧?”
  众人尴尬地笑着,无言以对。
  “还有,我经过关中时,荆州人刘子初刚刚由安邑令转大司农。”
  “哦——”有人惊呼出声。
  刘巴是荆南名士,知道他的人不少。之前听说他去了河东,任安邑令,不少人都觉得朝廷不会用人,如此名士,居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安邑令。就算天子在安邑建都,安邑令也很重要,毕竟也只是千石官,算不上重用。
  可是如今刘巴由安邑令一步转为大司农,这就有些离谱了。
  按理说,安邑令做得好,下一步应该是转为太守。在太守任上做得出色,才有可能转入九卿。
  周忠露出一丝满意的微笑。“天子用人,不拘常礼。你们可知刘子初为何转为大司农?”
  “敢请教。”
  “刘子初任安邑令期间,大力鼓励种桑,不惜为此借贷。当时有不少人都觉得他行事荒唐,可是如今西域商道复通,丝帛供不应求,各郡县的桑叶都不够用,唯有安邑产出最多。如今安邑百姓富足,皆是刘子初的功劳。”
  有人忍不住问道:“丝帛的销路这么好?”
  “供不应求。如今河东、关中的每一架织机上的丝帛都被人定走了,根本等不到完成,织妇们恨不得能生出八只手。关中有个姓马的年轻匠师发明了一种新的织机,可以将效率提高三成,刚试验成功,便有人上门定购,几天之间,仅是定金就收了三十万。”
  众人议论纷纷。“怪不得今年襄阳的丝价一涨再涨,原来如此。”
  “不仅襄阳,江南的丝帛也涨了,据说还买不到。我本想做两件新衣的,拖到现在也没做成。”
  周忠含笑看着众人。“你们啊,就别想着做新衣了。就算你们有万贯家财,如果没有进项,以后只怕也穿不起丝帛。据说那些丝帛运到西域,与黄金等价,就算是达官贵人也难挡其诱惑。”
  王粲抬起手,打断了众人的争论。“周公,你这次来襄阳,总不会是做生意的吧?”
  “这倒不是。”周忠笑道:“我本是来招揽学子的,没想到你们对经商也这么有兴趣,一时扯远了。既然说到生意,我就再多说几句,你们有什么大作想印行天下吗?河东书坊的品质最佳,我可以帮你们联系,又快又好,价钱还低。”
  第六百一十六章 坐谈客耳
  丝路生意虽然兴旺,读书人却不太方便多谈,只有个别人按捺不住,发了几句感慨。
  说到印书,他们就没什么忌讳了,都表现了强烈的兴趣。
  文无第一,谁不想自己的文章、诗赋可以印行天下?
  手抄的效率太低,而且难免有讹误,远远不及印书来得方便。
  南阳推行教化,在宛城的郡学用的教材就是印出来的书本,只要见过的人都说好,对手抄本更是形成了绝对的优势。但凡有一点正常思维的人都清楚,这种书籍必将大行于世。
  据说宋忠、綦毋闿的新作《五经要义》也将以这种方式印行,而且一印就是五百部。据宋忠说,印成之后,除了一部分分送给亲朋好友,将在全国各郡国的郡学各留两部,以供学习。
  一想到自己的作品将被天下学子欣赏,襄阳城的读书人就羡慕得脸红脖子粗。
  唯一的遗憾是南阳没有这样的印书坊,必须送到河东去。
  王粲也一直想印一部诗稿,却找不到门路。
  印书需要钱,要很多钱。五百部《五经要义》据说要五十金,一般人是掏不起的。宋忠、綦毋闿是南阳郡学的祭酒、学监,所以这笔钱是骠骑将军张济赞助的。
  这让了王粲等人颇为不齿。
  印书还要西凉人赞助,太丢脸了。
  如今听周忠说他有门路,王粲顿时动心了,扭扭捏捏的打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