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殿下有没有想过,大索貌阅也是需要人来做的。”
  “如今瓜州城内,有安、杨、吴三大家族,子弟遍布刺史和县两级衙门,而乡里的里长保长,也都是这些富户在担任。”
  “殿下大索貌阅,自然离不开这些能写能算的吏员,由他们自己去查自己,能够查出什么问题来吗?怕不是这帮家伙还要更残害百姓啊!”
  张铣花白的胡子微微颤抖,他从长安出任地方,也有过意气风发,想要整顿地方吏治的想法。
  可是经过多年的现实毒打,他本性又比较柔弱,最后都是不了了之。
  张铣当然知道大索貌阅是好的,但是也要看是谁在做这件事。
  若是太宗皇帝大索貌阅,这些豪强又怎么敢欺上瞒下,只会争先恐后的将自己偷逃的租庸补上。
  可上皇也搞过大索貌阅,最后结果是不了了之,朝廷搞得轰轰烈烈,下面却搞得乌烟瘴气。
  富户清查丁口反而更少了,而更多的租庸却转嫁到了普通百姓头上。
  再好的政策,也是需要人来执行的!
  张铣就是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在瓜州最大的政策就是不折腾。
  他急匆匆的过来劝谏李炎,就是害怕这位建宁王年轻气盛好大喜功,最后反而苦了百姓。
  看到张铣这个样子,李炎心中有些感动。
  不过李炎却信心满满,别人干不成,可是自己一定能干成!
  孤王可是有玩家的!
  第二十三章 你可知罪?
  不过在大索貌阅之前,李炎先勾绝了大水峡的土匪和大食商人假钱案。
  周毫拿着判决文书,对着李炎和瓜州太守张铣说道:“殿下,刺史大人,这是下官起草的判词。”
  李炎看完之后,递给了身边的张铣。
  张铣年纪大了,费力看完了判词说道:“殿下怎么看?”
  李炎说道:“人证物证具在,论罪的条令清晰,孤王无异议。”
  张铣看完了之后也说道:“臣附议。”
  李炎对着周毫说道:“孤王欲以此案行教化之事,明日正午在东门外明正典刑,你且让法曹衙役张贴告示,孤王要亲自监斩这批人犯。”
  张铣疑惑的看着李炎,明正典刑也是唐律上的要求,但是提前预告砍头,还让百姓去围观还是第一次。
  不过好像从程序上也没有什么问题,张铣也没有出言反对。
  而周毫则是眼睛一亮,殿下是准备搞一个公审大会吗?这业务咱熟悉啊!
  周毫立刻说道:“遵命!殿下!”
  当天全瓜州城,都知道了明天正午时分,建宁王要在东门外处决大水峡的土匪和大食商人,这下子可是给已经沉闷了很久的瓜州城带来了一丝热闹。
  自古以来,围观处决犯人,依然是普通百姓为数不多的大型集体活动。
  只不过以前官府处决犯人,都是当天押送犯人出城上法场,等到百姓们匆匆赶来的时候,人犯的脑袋已经搬家了。
  那些来得晚的百姓们,只能扼腕叹息的听着别人讲述处决的场景,眼巴巴的过个干瘾。
  但是这一次官府提前告知,明日正午时分要在东门外法场处决犯人。
  这下子整个瓜州城都轰动了!
  等到了第二天,乌泱泱的人群冲出了瓜州城,将整个法场围的水泄不通。
  有的百姓甚至搬来了家中的板凳,早早的坐在法场边上,准备围观这场瓜州城难得一遇的“盛事”。
  城里的老人们感慨着:“这么多人,也只有开元年间的元宵灯会,才能看到啊!”
  “爷,元宵灯会热闹吗?”
  “热闹啊!那时候太守大人会解开宵禁,那一天晚上所有人都可以上街游玩。”
  “我们戴着面具,走在五彩斑斓的花灯中,看着城墙上的花火,那可是一年里最热闹的时候啊!”
  那些从没有参加过灯会的后生满眼的憧憬。
  但是老人又叹息说道:“可自从进入天宝年后,番狗和回回侵边,瓜州城就再也没有办过元宵灯会了。”
  说完这些,老人叹了一口气。
  那些从没有见过元宵灯会的少年纷纷叹息,而小时候参与过元宵灯会的成年人却低着头,回忆起幼年欢乐的时光。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瓜州城再也没有孩童的欢笑声,每天都在为了活下去竭尽全力。
  一个孩童抬起头问道:“爷,今年建宁王殿下来了,我们能有元宵灯会吗?”
  这个老者突然愣住了,他摸着孩童的脑袋,看着孩童纯真又清澈的眼神,老者喃喃说道:
  “会有的,建宁王来了什么都会有的。”
  在众人的注视下,判处斩刑的十三名人犯,被衙役们押送到了法场上。
  “砍头!砍头!”的叫喊声此起彼伏,围观的老百姓们欢腾起来!
  十三名被判处斩首的犯人被衙役们推上了法场,戴着枷锁的土匪瑟瑟发抖,有一个甚至直接坐在地上,裤裆湿了一片。
  这群人中,碧眼虬发的大食商人阿尔罕最引人注目,他一出场就引起了百姓们的欢呼声。
  太守张铣执政时,遇到大食商人犯法的事情总是姑息,导致大食商人在瓜州城内肆无忌惮,经常欺行霸市,调戏妇女,瓜州普通百姓对这些胡商没有任何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