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张祺变得很忙碌,一方面要找食物,就算是难得的肉,连吃两天也会腻的。其次他得继续挖泥,弄那个目前只完成了约莫五分之一的围栏。最后他还得去割粉黛草,给夫诸边一张垫子。
  后两件事都不是一天能干成的,他倒也不急,一天做一点,总有一天能做完,反正在这雚谷崖底又没有kpi,全看他的心情和意志。
  不过忙归忙,和以前比起来,张祺倒是觉得反而轻松了很多。因为有夫诸在身边当坐骑和搬运工,他省了不少时间和气力。
  五天时间很快过去,张祺给夫诸编好了一张大垫子,虽然不算很牢固,但睡个一两个月不成问题,不至于散架。洞穴里的围栏也给建好了,他还弄了一扇可以开关的门,另外又弄了十几条藤蔓,一根根地绕缠在竹子上,这样一来竹子中间间隔的空隙也都给填上了,安全感加倍。
  第六天早上,天阴沉沉的,张祺正琢磨着要不上午去河里抓鱼,便听“轰隆”一声,惊雷砸了下来。还不等他反应过来,豆大的雨点便噼里啪啦砸了下来,就像谁当空撒了一筐豆子。
  夫诸被劈头盖脸的雨滴砸得措手不及,愣呼呼地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
  张祺跑到洞穴入口,喊它:“泰山!先去躲雨!”
  夫诸这才站了起来,长长地“呜”了一声,模样可怜极了。
  张祺也无法,又不能让夫诸钻进洞穴来,眼看雨越下越大,他指着远处喊:“先去找地方躲雨,雨停了再回来。”
  夫诸不太想去,可眼看着雨越下越大,只得恋恋不舍地往小河下游跑去,一会儿便不见了身影。
  好在这雨来的急,去得也快,下了约莫半个小时的时间便停了,太阳也从密密层层的云里钻了出来。
  夫诸泱泱地回来,看着被淋湿的暖窝,愈发沮丧,本就湿漉漉的毛发更显颓丧。
  张祺将垫子拖到太阳底下去晒,温声安慰它:“等会儿就干了,这几天我给你弄个棚,雨天不淋热天不晒,你再忍两天。”
  在这件事上,张祺的执行力很强,说干就立马开干。他不是干建筑这行的,脑子里回忆着小时候家旁边放柴的柴棚,心里大致有了张草图,接下来的就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首先最重要的依然是地基,照样还是用粘黄土来堆砌地基,不过这次张祺在黄土中加入了草木灰和河岸上捡的碎石子。
  棚基和围栏的地基不同,围栏基座只需要稳固住一米长左右的竹竿就行,但大棚的基座得维持住四根四米以上的竹子和遮光的棚顶,除了稳固,还得能负重才行。
  这倒也好办,加高加厚就能实现。
  张祺实验了几番,齐腰高、一尺厚已经十分稳固,因此就决定筑造左右后三面齐腰高的土墙,前边自然是空着,作为夫诸进出的门。
  若是现代社会,这只是一个小工程,找两工人,至多一天就能搞定。可在这雚谷,就是一个大工程。
  尽管张祺奋发图强,还是用了八天的时间才将遮雨棚的基座给弄好,不过效果很不错,辛苦也值得。
  当然,这一周以来张祺也不是尽把时间耗在筑造大鹏上面,除了每日寻找食物,他还往小河下游更远的地方走了走,进行一番探索,不过并没有什么巨大收获。
  河水的下游水流更加湍急,谷地愈加狭窄,两岸愈发陡峭,两岸的山脉、峭壁形成了明显的“v”字形剖面。
  下游没什么发现,张祺又往小河的上游寻觅,除了深山密林、悬崖峭壁,依旧没有什么收获。而且越往上走,浓雾就越深,即便是晴好天气,也四处浓雾弥漫,令人心中惴惴。
  张祺内心是希望能找到一条离开雚谷的路,但显然正如《山海大荒记》所说的一样,崇日并没有找到一条离开的路,他自然也不可能找得到。
  不过这几天里,倒也有些意外之喜,先是无忧找到了一片果林,足足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长着七八种张祺从未见过的果树,每棵树都结满了沉甸甸的果实。
  这可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以后水果就不用愁了。张祺摘了好些果子回家,晾在太阳下,晒成了果干,有的用来吃,有的用来煮果茶,也算是为忙碌的生活添加一些趣味。
  其次便是夫诸逮到了一只小野猪,张祺又吃上了肉。
  总之,小日子过得还不赖。
  在开始筑造棚基的时候,张祺已经去竹园精心挑选了十几根和小绵羊手臂差不多粗的竹子,他让夫诸拔出竹子,用牙齿咬断根部和顶部,截成五米左右的竹竿,然后扎入棚基里。
  接下来便是搭建棚顶,张祺弄来一些冷箭竹,横着摆几根,竖着摆几根,然后用藤蔓将像连结初都扎起来,编成了一张粗糙的竹子网。
  张祺坐在夫诸的背上,又在无忧的帮助下,将竹子网搭在此前固定在地基上的几根竹子上,依然用藤蔓捆扎固定起来。
  而后,他弄来晒干的竹枝、树枝、粉黛草等东西,一层层地铺在上面,遮盖的严严实实。最后,他有用韧性很好的竹枝编了一张网似的大铺盖,整个盖了上去。
  又是一周的时间溜走,至此,棚顶弄好了,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粗糙大棚终于完工。
  第32章 烧制陶器
  张祺本想弄成六米高的大棚,方便泰山进出,但现实却是很难实现,因为竹子都是底部粗,越往上越细,六米长的竹子,顶端已经很细,根本不足以支撑起棚顶。而且六米的高度,他也没法把棚顶架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