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社区 > 穿越重生 > 天汉之国 > 第95节
  王宵猎道:“这些日子,你与手下的书手,要分散到各军中,包括李观察的军队。问一问他们是如何打仗的,对面的金军是如何打仗的。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采取了什么的措施。要事无巨细,一一询问清楚。对于我军来说,这次战事是一次难得的教材。回到新野之后,要进行一次整军,整军的教材就是你们所记录的内容。一支军队要迅速成长,这些必不可缺,不能只靠在战场上打仗。”
  陈与义称诺。这些日子,从邓州带的读书人也参与了战斗。他们亲眼见到了胜利,见到了邓州大军到来之后的势如破竹。现在需要他们沉下去,去听一听第一线将士的想法。
  军队成长最快的自然是在战争中。但一支军队,不能只靠战争。没有战争怎么办?需要尽量地总结经验教训,成为教材,教给更多的人才对。
  第215章 盐民
  崔六郎擦了擦嘴,道:“你们这些人煞是奇怪。仗已经打完了,正该庆祝的时候,你们却来问东问西。听说你们不饮酒,打下金营那么多酒,拿两坛给我们喝喝!”
  邢简道:“若是大家都想喝酒,我们回去说说,不定就能拿来。”
  “好,好!你们拿了酒来,我们便什么都说!没有酒,一日里说个不停,让人口焦!”
  崔六郎与手下一起叫好,让邢简回去拿酒来。打下金营,王宵猎缴获的酒不少。他们军中是不许饮酒的,要来何用?不如就拿到陕州来,让大家解解馋。
  陕州城里,陈与义派来的读书人到处都在问战事的经过。从最开始怎么准备,金人怎么围城,城中怎么守城,一一都问清楚。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艰难,李彦仙如何解决,事无巨细。
  陕州后衙,李彦仙招集自己手下,一起饮酒吃肉,商量战后事宜。
  酒过三巡,李彦仙道:“此次金军围城着实是凶险。若是没有王观察带大军来,陕州必破。这一份恩情,我们自该记在心里。只是,救了陕州后,王观察的安排我看不明白。所谓一人计短,两人计长。今日招大家来,便是一起商议。”
  宋炎道:“王观察到来之后,只来到陕州一两次,自己的兵马也招出城去。看他样子,并不是要干涉本州事务的样子。不知观察有什么疑虑?”
  李彦仙道:“你不知道,王观察欲把陕州百姓南迁,这一带不留一户。我是陕州知州,治下没有了民户,这官做着还有什么意思?不过,看王观察的样子,他也不是贪图这些百姓,不知是怎么想。”
  邵云道:“依我看,王观察是怕金军再来。把百姓迁走,金军来抢不到粮草,陕州就好守了。”
  杨伯孙道:“有金人再攻的消息,我们提前把百姓迁进城里就是。把百姓迁走了,我们的粮草又哪里找去?没有了粮草,金虏来攻,更加难守!”
  李彦仙道:“依王观察的意思,百姓南迁,并不一定迁到邓州,也可以迁进南边山里。百姓在那里种粮,还是可以供应陕州。而且王观察可以从邓州支援。守军人少,可以支持得来。”
  阎平一直沉默不语。听了这话,摇头道:“观察,此事不可以答应。百姓都迁走了,陕州就失了根本,我们必须隶人之下。到时邓州不支援,我们又该如何?那时,只怕什么事情都要听王观察的了。”
  李彦仙叹了口气:“我也是担心此事。不过,看王观察的样子,又不是那样的人。此事让我好生为难!百姓不迁,金军若是再来,他们只能再吃一次苦。百姓迁走,我们成了无根之萍。得失之间,让人好生难以决断!我一个人的生死倒没有什么,可若是害了百姓,害了国家,如何安心!”
  众人听了,一时都不说话,坐在那里默默喝酒。
  过了许久,见大家也都提不出靠谱的意见。李彦仙道:“此事还是我与王观察再商议。陕州是他救下来,我们不能只考虑自己。到底如何,到时再说吧。”
  王宵猎进入解州城,见市井繁华,街道两旁的店铺很多。到了衙门旁边,许多工匠,开着各种各样的店。他们站在路两边,看王宵猎,议论纷纷。
  王宵猎对邵凌道:“金虏虽然残暴,对工匠倒是不错。看这城里,一般民户也被抢得厉害,倒是这些工匠日子还过得去。想来平日里金人只是让他们做活,并不十分苛待他们。”
  邵凌点头:“观察说的是。进城之后我曾问过这些人,都说金人并不十分苛刻。只是强逼着他们搬来搬去,其余管得倒松。只要活计做得好,金人有时还会给他们赏赐。不过这些人怀念故国,都怕被金人逼着迁到北方的苦寒之地。我们入城,他们十分开心。”
  王宵猎点了点头,明白邵凌说的意思。
  金人起家于黑山白水之间,那里地方苦寒,人口稀少,没有什么奢侈品。南下占了中原,最看重的就是这些手艺人。金军不管攻到哪里,只要条件允许,都会把工匠迁走。占领开封府,连皇帝宗室都抓到北方去了,工匠当然不会放过。
  解州和绛州的工匠,多是金人从京西路和陕西路迁来。没有战争的时候,把这些人逐次北运。
  金军西路军统帅完颜宗翰,也就是粘罕,独立性相对较强,权势很大。他想把这些工匠迁到自己的驻地西京,也就是大同府,而不是燕京。这两年战事不断,迁走的不多。
  进了衙门。邵凌吩咐上了茶,众人坐定。
  王宵猎道:“我已经吩咐牛皋先去绛州,把那里的百姓迁走。解州这里,你们先派人去,告诉百姓要全部南迁,让他们做准备。一定要说清楚,到了邓州,官方会给他们土地,给他们种子,给耕牛,一切都会有。而且邓州的土地肥沃,不似这里苦寒——”
  曹智严道:“观察,有一桩难处。解州这里有盐池,周围的盐民不少。金人来了之后,贪图卖盐的利息,还是让他们煮盐。若是南迁,这些盐民没了生计,又不懂种地,十分为难。”
  解州有盐池,周围几路的食盐都靠这里供应。宋朝时盐池周围有盐民,每年有固定课税,往往几代人都世袭此业。这些人只懂晒盐,不会种地。
  王宵猎的统治区域,吃的大多是蜀地产的盐。解州被金军攻占后,这里的盐很少销往南方。
  想了许久,王宵猎道:“没有办法,不会种地只能学了。要不就按军队编组,金军南下,这些人立刻迁往南方。不过,那时只怕故土难离,想迁并不容易。”
  邵凌道:“如此大事,想让人人过得更好基本不可能。还是不留这个尾巴,直接把百姓迁走。这些盐民迁走之后,无非是派人教他们种地,免几年赋税。种地有多么难学?到了地方自然就会。”
  曹智严道:“逼迫百姓做他们不会的事情,难免被非议。还是别想办法。”
  王宵猎道:“算了,这些百姓愿意随我们走的欢迎,不愿走的就让他们留下。盐业是赚钱生意,金人来了也不会把他们怎么样。他们制的是盐,又不能够种粮食。”
  邵凌道:“我们把百姓迁走了,盐制出来卖给谁去?”
  王宵猎笑道:“你放心,盐只要制出来,能够卖钱就没有事。说是迁走百姓,难道还真能把所有人都迁走?我们有那个决心,但没有那个能力。”
  说是迁走百姓,等你回过头来看,又会发现百姓不知从哪里冒出来。没有十年八年的时间坚持不懈地做,这种事情怎么会彻底?王宵猎能做的,只是把繁华地区的人口全部迁走,偏远地区顾及不到。只要繁华地区没有人了,金军哪怕来了,也无法承受到偏远地区抢粮的代价。
  按王宵猎的想法,此时宋朝应该有意识地划分无人区、游击区、根据地等。对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政策。沿着黄河一带,有意识地制造无人区。黄河以南地区,利于金人进攻的地方,设立游击区。自己的根据地应该是能固守的,能够支持各种军事行动。
  王宵猎的根据地毫无疑问是以邓州和襄阳为中心的地区。虢州以南的山地是游击区,陕州以北黄河沿岸则是无人区。能够做到,金军南侵会非常困难,有力保障核心区。
  金军崛起的速度非常快,无论是在契丹还是在宋朝,都没有稳固的根据地。进攻速度虽快,却不能持久。最少数年之内,只要兵力强劲,根据地并不需要险要地形。抗金不是长期争霸,并不需要长时间的休养生息。只要十年甚至是数年,把军队养起来就可以。
  第216章 李兴
  安排了解州的事务,王宵猎带亲兵回平陆。
  此时金兵沿黄河北进,看其意图,有意绛州。王宵猎命邵凌带兵北上,与张均、张玘两人一起守绛州。命牛皋驻夏县,随时准备支援。
  回到平陆县城,就有士卒来报。说有河东义军名李兴的,昨日到了陕州,求见王宵猎。
  出兵援陕州,这一带的抗金义军王宵猎自然清楚。李兴是王屋人,金军南侵,他组织了近万的乡民上山自保。屡次击败金军,势力不小。
  想了想,王宵猎让士卒带李兴到花厅,不在官厅见他。
  带了花厅,就见一条大汉站在那里。身材魁梧,面容严肃,打扮得甚是整齐。
  见到王宵猎进来,李兴叉手道:“末将李兴,本是河东路义军统领,来此求见观察。”
  王宵猎上下打量李兴。点了点头道:“好。且落座。”
  李兴道:“在观察面前,哪里有我坐的位置。”
  王宵猎笑了笑:“在我军里,规矩不似其他地方严厉。若是有事长谈,士卒一样有座。你且坐。”
  听了这话,李兴才在一边的位子虚坐了。
  王宵猎道:“听闻你立山寨,在怀、卫一带抗金。那里离此不近,因何到陕州来?”
  李兴道:“不瞒观察,金军南侵之后,百姓难以存活。我聚兵马本是保卫乡人,只是金军在地方聚敛粮草,征调签军,日子过得分外艰难。听闻观察欲迁绛州百姓南下,特意前来。现在我山寨里,聚的百姓有两万余人,口食难给。特别是今年冬天,实在难挨。想观察迁百姓南下,若是方便,能够收留我那里的百姓,十分感恩。”
  王宵猎道:“唐州、邓州多有闲田,百姓迁过去,倒有地方安置。不过,你的山寨离此数百里,又要过孟州,到这里可是不容易。若是径直渡河,又要过翟观察地盘,许多不方便。”
  李兴道:“金军已经被观察击退,数月之内,周围都没有大军。我带着百姓南行,想来不会有太多阻碍。只是山寨中没有粮食,路上不知吃什么。”
  王宵猎笑道:“是啊,现在到处都缺粮食。不瞒你,这次来援陕州,我今年存的粮食,快要全部消耗光了。不过,两万人的口粮还是有的。这样,我派两千军助你,从河阴渡河。走郑州、颖昌府,到汝州去。到了汝州自有人接应。”
  李兴想了想。道:“汝州也是观察治下。此法倒是可行。”
  王宵猎道:“汝州是我老家。到了那里之后,百姓自会被安置。能够参军的,再加挑选。我军中的训练严格,新兵自有地方训练。”
  今年冬天,李兴的山寨已经很难坚持,一直在想南下。只是河南府翟兴势力不及洛阳城,陕州又被包围,李兴找不到投靠的人。王宵猎来援陕州,又迁百姓,正合李兴心意。
  李兴的活动范围基本在怀、卫两州,正在黄河边,是王宵猎想划为无人区的地方。他能够愿意带着百姓南迁,王宵猎当然同意。
  在河东路,坚持抗金的义军很多。除了几个大的谷地,河东路有太多山区,正适合游击战。他们所打的旗号,基本是翟兴和李彦仙。后来这两股势力消失,旗号就改成了岳家军。
  问了李兴山寨情况,王宵猎让他下去休息。到了晚上,再设宴为他接风洗尘。
  李兴山寨有两万百姓,可千万不能当成有两万兵。两万百姓,要想还能正常生产,是养不了多少军队的。李兴的兵马,实际不足两千人。当然,紧急时刻拉出更多人也是应有之意。
  送走了李兴,王宵猎回到书房,一个人看着地图。按照理想规划,自己以邓州和襄阳为基地,东边的陈州、颍州、光州为游击区,北边的虢州、商州为游击区,足够拱卫安全。南边盗贼虽多,但没有实力能与自己相比的,不必担心。用几年的时间增强实力,就可以问鼎中原。
  一个人穿越千年,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当然是多出来的一千年的见识。此时的人口,只有后世的十分之一,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人口的包袱中国还没有背上。某种程度上,此时的中国,用比后世美国更好的自然条件,供养着稍多的人口,发展非常容易。
  要想发展,最重要的是有钱。只要手中有了政权,钱其实不是问题。由于种种原因,纸币在宋朝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有政权,就可以印钱。
  实际上,在此时的生产生活中,钱币数量是远远不够的。向社会投放一定的纸币,不但能增加政府收入,还能够活跃经济。只是这个时候的人们不明白,把纸币当成了敛财工具。
  比如张浚守川陕的时候,仅仅几年内,就印了数千万贯纸币。投放了这么多钱,并没有引起物价的上涨,反而公私两便。当然没有节制,更多地投放,纸币就会成为废纸。
  救了陕州,迁移了人口,王宵猎需要考虑的是接下来的发展。有了这次战功,王宵猎获得了人们的信任。这份信任无比珍贵,很多事情可以开始做了。印纸币,发展工商业,发展社会经济。利用发展起来的经济,支援自己的军事建设。有了军事实力,就会有更大的权力,获得更好的发展。
  王宵猎很清楚,自己现在的形势,比抗战时的党的发展条件不知优越了多少。虽然没有那么多的人才,但也没有那么多困难。只要社会能够组织起来,一切都顺理成章。
  直起身,王宵猎叹了口气。是啊,只要社会能组织起来。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何其难也。社会组织是一门大学问,不但要有理论,还要有人才。没有人才怎么办?只能自己教育了。
  所谓万事开头难。只要有第一批人才,他们就可以做老师,带动整个社会的人才几何级数增加。等到有了足够的干部,许多事情就不难了。
  趴在窗口,王宵猎看着窗外。
  正月快要过去了,中午的阳光下大地的泥土开始变得松软。朝阳的地方,草木悄悄开始吐芽。世间万物,涌动着勃勃的生机。经过了冬天的严寒,春天的脚步悄悄地近了。
  第217章 进攻?
  陕州城外,王宵猎看着路上的百姓扶老携幼,一路南迁。杨审安排了专门的人员,统一组织百姓南迁。他们的饮食由专人负责,沿路设有休息站。在什么时辰起程,什么时候歇息,一切参照军队。
  陈与义道:“打了胜仗,却把百姓迁走。观察,此事总是有些怪异。”
  王宵猎道:“如果仗打不赢,想迁百姓也迁不走。参议,这几年的时间,百姓受太多苦了。但凡有可能,我们都要想尽办法,让他们不再受苦。北边金军盘距在燕京和云中,年年南下。不迁走百姓,他们就要被金虏抢。又有什么办法?”
  陈与义点头,只是心里总是觉得奇怪。都是打败仗才迁百姓,胜利了又何必迁?只要守住陕州,金军来了又如何?今年娄宿进攻陕州,力量非常之大,还不是被王宵猎救了?
  王宵猎却明白,此次攻陕州的女真人,不足一万。如果金军重点进攻转向陕西,下次来的军队规模就完全不一样了。自己三万多人,还不足以直接跟金军的主力正面交锋。
  看了许久,王宵猎道:“今日翟观察从洛阳来,张枢密也派了使者,在陕州城议事。我们早早回去吧。来这么多人,今天必定非常热闹。”
  两人回到陕州城,陈与义自去招集手下,让他们按王宵猎的吩咐,与南迁百姓一起。路上看看百姓的生活状况,听听百姓的声音,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这一切都要记录下来,算是一副历史画卷。
  陕州衙门里,王宵猎一个人在房里休息。午后时分,李彦仙派人来,说翟兴已经到了城外。
  与李彦仙一起迎出城。就见到翟兴进了几十亲兵,背着夕阳而来。
  上前见礼毕。翟兴上下行王宵猎,道:“不过两年没见,不想观察竟能做出如此大事!世间的事真是奇妙得很。当时汝州一别,不想观察就有今日!”
  王宵猎道:“当此天下艰难之时,只要用心国事,必有出头之日!”
  翟兴与李彦仙一起称是。三人并辔而行,进了陕州城。
  到官厅坐定,李彦仙请了茶,三人说些杂事。
  王宵猎在陕州击退金军,附近的金军都迅速北撤。翟兴并没有花多少力气,便带兵入了洛阳城。经过几次战事,此时的洛阳残破无比。城中百姓已经不足千户,大多耕种田园,没有了价值。
  宋朝建国的时候,太祖赵匡胤是想定都洛阳的。当时的打算,是初立国的时候先定都开封,而后机会合适迁都洛阳,以后有可能再迁都长安。只是到了太宗时候,没了这个打算。所以宋朝最大的城不是开封府,而是洛阳城,比开封府还要大上许多。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