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社区 > 灵异玄幻 > 穿越三国之爱江山更爱美人 > 第十五回大婚前后一
  第十五回大婚前后(一)
  郭嘉陪同使者回到武陵,圣旨:“今平南将军、西南招讨使、宜城亭侯金旋,平苗有功,特升为平南候,平南将军、西南招讨使,特赐在长沙建将军府,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政务、军务。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才堪大用,即日交接政务,回京另有任命。表奏诸人经查皆有大功,命诸葛亮为将军府政务参赞,协助平南候四郡政务;关羽为将军府军务参赞,协助平南候四郡军务。命庞统为长沙太守,郭嘉为零陵太守,徐庶为桂阳太守,诸葛谨为武陵太守;张飞为长沙守备,赵云为武陵守备,张辽为桂阳守备,黄忠为零陵守备。甘宁为将军府水军统领,典韦为将军府卫士统领,魏延为建平守备,邢道荣为赤壁守备。此战余有军功者,由平南候自行封赏。刘度、刘贤父子,处事不周,至有兵祸,就地斩首。婚期赐于中平四年三月十五日,封祝融公主为平南夫人,蔡氏为安南夫人,貂氏为顺南夫人,乔氏(大乔)为和南夫人,乔氏(小乔)为靖南夫人。钦此。”
  接着圣旨,金旋命关羽、典韦领三千亲兵往濮阳迎二乔前来武陵,一同完婚。
  徐庶请来太史慈,将其家小也接到武陵。徐庶和太史慈都是三国著名的孝子,安顿好家小,才能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贾诩没有请到,其借口是学业未成。金旋有些生气,不由想派人带兵把他抓来。不过贾诩对徐庶说,如果他要出仕,第一选择就是平南候。金旋安排徐庶经常派人过去看看,若让曹操捷足先登,那在以后战场上可能会带来极大麻烦。史书记载贾诩比郭嘉年长,实际比郭嘉还小。异时空有太多与史书上记载不一,真是让人头痛。
  三国的名角色该挖的都挖来了,周瑜能不能加入金旋阵容,最大的问题是看能否尽快取得江东。攻取江东,现在明显不是时机,一是没有借口,再则取得零陵等三郡不久,还得安顿一些时日。
  张仲景先生也来了,听说他读了华佗的信后,风尘仆仆的赶了过来。到灰武陵的第一件事,是问华佗要人体骨骼和人体器官的抄本。华佗还真有一套,拿了两本书的抄本换来个得力助手。
  招贤馆的工作可是金旋最上心的,别的不看,就看名字。这一段时间成绩明显,四川、江东、荆襄的名士才子,都让武陵新政给吸引过来了。
  鲁肃、蒋婉、马良、马谡,现在金旋可真是求贤若渴,只要是人才,就给他们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争夺天下,想象得简单,那可是一点点杂事罗列出来的。这仅仅只是四郡的事务,改革要在四郡快速推开,除了铁腕的政策,最缺乏的是人才。在这个时代,读过几年书的就算是文化人,但不等于读书人就是人才。金旋需要的人才,既要有才华,思想还不能古板,新政需要的是能灵活运用政策的人才,需要的是能通过实践逐步将新政改善的人才。
  幸亏金旋有培养人才的机构,学校和军校。人才在这些地方经过培训,就是要拓展思想,培养忠诚的思想,当然忠诚的目标不是汉室皇帝,而是金旋。
  大婚的时间终于到了。在诸葛亮、郭嘉等人的精心筹划下,整个婚礼特别的隆重。长沙的平南将军府还没盖起来,婚礼在武陵金家大院里举行。
  韩玄、赵范一直没有动身。因为金旋对于二人有举荐之恩。虽然以前对金旋夺其兵权一事耿耿于怀。但随着金旋此次地举荐。那些不高兴地事已经烟消云散。一大早。二人赶到金旋府中。
  金旋迎两人入内。突然想起韩玄有个弟弟。叫韩浩。此人在后世地三国演义中出镜率较高。
  “韩太守。闻汝弟武艺娴熟。能否让其跟随小弟历练一番。小弟定保其出人头地。”金旋问他要人。
  韩玄一听大喜。因为金旋是个提拔属下地人。新任地四郡太守、守备都是金旋地下属。忙道:“平南侯既有此心。老夫谢过。”
  “请汝弟直接到本侯府中找关羽将军。本侯命关羽将军安排。”金旋说完。又转向赵范。问:“赵太守。有一私事。待宴后相商。”
  三国演义曾提起。赵范有寡嫂。美且贤。欲要配与赵云。却为赵云所拒。想必此人必是一位美女。诸葛亮已有妻室。这个美女许给郭嘉或是赵云。又是一件功德。
  三人正在闲谈,宾客逐渐多了起来,安置二人到大厅落座,出门迎客。
  宾客如云,合城乡绅,四方名流,附近各郡太守均派人来贺。金旋年纪轻轻,据四郡之地,又是皇上赐婚,谁能不给面子?
  接近午时,金旋身不由己,按婚礼程序走下来,到了晚宴的时候,累得好像骨头散了架。
  晚宴相当的热闹,文臣武将、亲朋好友、四方宾客,推杯换盏,真是一醉方休。直将金旋喝得昏昏然不知东西南北。
  新婚之夜在宿醉中度过。次日起来已是日上三竿,依然头痛欲裂。睁眼一看,却是睡在蔡文姬的房间。怎么来的,都干了什么,金旋是一点也想不清了。
  刚穿戴完毕,门房来报,赵范大人拜见。金旋躲开文姬忧怨的眼神,报一个歉意的微笑,往客厅迎客。
  礼毕,金旋单刀直入道:“闻太守有一寡嫂,贤而有才,拙荆欲请来相陪些许时日,如何?”
  “蒙才女相邀,为吾嫂之荣幸,既让家人送来。”赵范有此受宠若惊的感觉。
  “如此,多谢。”金旋见事情已成,心情也是大好。
  然后两人又谈了些京城官场之事,赵范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