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社区 > 穿越重生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655节
  王浩认真道,“我的想法是以磁约束的空当,作为装置的主要输出端。如果磁约束有空当,肯定会承受非常大的压力。”
  “但是,装置内部是反重力场。”
  “大家知道,强反重力场最高能把粒子活跃度降低一倍,反应速度则能降低三倍,甚至四倍以上。”
  “这样,我们就能通过调整内部反重力场强度,来对内部聚变反应的速率进行控制。”
  “外层,则有吸收能量的强湮灭力场。”
  “输出端要承受很大的压力,中子撞击,α粒子的影响都是问题,所以还需要结合高端材料……”
  “丁宗权教授的团队,研究出一种升阶高熔点、韧性的铁钨材料,熔点达到了4380摄氏度……”
  后续都是有关材料以及其他技术的介绍。
  王浩对于反应容器的介绍,主要就是说明磁场、反重力场以及强湮灭力场对于核聚变反应的协调控制。
  他还提出了‘不完善磁约束’的想法。
  托卡马克装置是利用磁场对于反应进行完全控制,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比如,温度控制。
  比如,原料问题。
  托卡马克的完全磁约束限制了反应速率,使得氘氘反应变得‘几乎不可能’,只是点火都是个大难题。
  现在已经解决了点火问题,剩下的就是反应效率问题了。
  氘氘反应,是核聚变的最佳选择。
  原因很简单,自然界几乎不存在天然的氚,人工制造的成本高昂、产量极为有限。
  氘则不受限制,海水中就大量存在。
  核聚变之所以能够被称为无限能源,是因为海水中的氘对人类来说,几乎是“无限的”。
  ‘不完善磁约束’的设计,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解决了α粒子问题。
  核聚变反应会产生α粒子。
  α粒子是带电粒子,自然会受到磁场影响。
  在完全磁约束的环境下,α粒子又是一种需要被去除的杂质,否则会降低聚变反应率。
  ‘不完善磁约束’环境,磁场就会‘有出口’,α粒子就能够被排出。
  ……
  上午的会议结束了。
  每一个参会的学者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他们不断讨论着会议中的内容,包括完善的点火技术,包括超导材料技术的突破,也包括王浩的‘不完善磁约束’设计想法。
  “虽然还有很多需要攻克的难关,但是能实现‘不完善磁约束’,就解决了大部分难题,已经有了主核心方向。”
  “‘不完善磁约束’,也会带来新的问题,输出端口的压力会非常大。”
  “即便是有反重力场、有强湮灭力场,也很难实现常规的输出……”
  “内部高爆发的能量,集中在出口……”
  “……”
  学者们不断讨论的过程中,话题很快就转到了最关键的材料技术。
  很多技术问题都可以用高端材料解决,但是材料技术是最困难的领域之一,想要有一系列突破非常困难。
  即便还有很多技术难关,学者们对于论证也多了信心。
  现在只是进行第一次论证会,就解决了很多的问题,继续研究再进行论证,一些问题可能就会有解决方案。
  这就是论证的目的。
  一个大型工程型研究项目,必须要做非常详细的论证,以保证研究不会碰到无法攻克的技术难题。
  下午的会议还是继续做报告。
  这时候,也有其他的专家学者发言,也有人提出了问题,比如,输出端口的能量转化问题。
  核聚变的输出也是个大问题。
  从输出的角度上来讲,中子的能量转化为可被利用的热能的效率是有限的,而热力发电本身的效率非常低。
  怎么样实现最大化功率输出,是必须要详细论证的内容。
  论证会提出了一些问题,解决了一些问题,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但不管怎么说,会议达到了预期效果。
  等会议结束以后,后续还会一起讨论三天时间。
  这一段时间,就供学者们讨论交流了。
  王浩则是和徐老师坐在一起,他们继续谈着核聚变的研究项目,但内容不是说技术问题。
  徐老师是想找点信心,他苦笑道,“王浩啊,核聚变项目实在太难了,我都没有想到,有生之年还能负责这种项目的论证。”
  他说话的时候,还不断抓着头皮。
  徐老师的压力确实很大。
  核聚变项目实在太重大了,每一个高端决策人都会关注,他是项目论证的直接负责人,也拥有开启项目的决策权。
  如果决定正式开启项目,压力就会变得更大。
  研究成功,历史自然会记下浓重的一笔;反之,就是他个人工作生涯的重大决策错误。
  一切责任都是徐老师担负。
  相对来说,王浩并没有什么压力,他说白了就只是个学者,影响力再大也只是个学者,并没有决定开启项目的决策权。
  如果可控核聚变技术能研究成功,王浩主导项目研究肯定是最大的功臣。
  反之,研究失败,担责的是徐老师。
  王浩听着徐老师的抱怨,不由笑了笑,“放心吧。如果论证能够通过,研究就肯定没有问题。”
  “这个,我还是有信心的。”
  “我也知道您压力大……但是能者多劳,这可是您和我说的……”
  徐老师只能带着郁闷的点点头。
  他说能者多劳,是希望王浩多做研究,多为国家科学事业做贡献。
  换到了自己身上……
  能者多劳?
  现在是能者担责啊!
  第四百四十二章 打一场翻身仗?超出想象的巨大突破!
  核聚变工程项目的第一次大型论证会议结束了。
  第一轮会议取得的进展还是比较多的,包括确定了正式进行论证项目,包括定下了设计研究的主方向,也包括确定项目的负责人。
  会议确定的论证项目负责人主要有,担任总设计师的王浩,担任副总设计师的汤建军以及王烨。
  王烨是核工程研究所的主任级研究员。
  他参与过‘人造太阳’项目,并且是主要设计人之一,对于核聚变反应、托卡马克装置都非常了解。
  同时,王烨还是公认的‘候选院士’。
  所谓的‘候选’并不是说参与了院士评选,而是他被公认为参与院士评选就能够评上院士。
  现在项目还处在论证阶段,但第一次会议的成功也让项目进入‘正式论证阶段’,简单来说,就是科技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机构会进行拨款,对项目论证相关的实验研究、设计给予支持。
  论证阶段,预算经费就有十个亿。
  这也就代表了上级对于研究的重视,若是论证阶段无法通过,十个亿就等于打了水漂。
  会后。
  汤建军和王烨已经开始工作。
  现阶段他们负责分配论证相关的工作,比如,针对某一个难点和设计,就会有研究团队或个人去申请。
  他们会组建专家评审团,对于相关的研究申请进行审核。
  这样一个个工作分配下去,就会有很多的个人和团队参与到论证工作,汇总所有的成果,就可以开启下一次会议。
  在确定了工作安排以后,汤建军和王烨都表现的非常激动。
  汤建军都有一种实现了人生目标的感觉,他一辈子的梦想就是能够参与核聚变的研究,甚至都没有想过在有生之年能够完成研究。
  现在他参与进来了,还挂着副总设计师的名头。
  王烨比汤建军年轻很多,他都没想到能担负如此重要的工作。
  核聚变工程项目的规模无疑远远超过‘人造太阳’,‘人造太阳’就只是一个实验项目而已,核聚变工程项目则是准备完成核聚变的研究,两者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王浩的职位是最高的,他是总设计师、总工程师,是核聚变工程项目的最高负责人。
  不过他的职位更多是挂名,手里拥有最高的权限,却不参与实际的项目工作中,他负责的是核心技术方向的研究。
  既然已经决定开启核聚变项目,王浩自然是有信心的,核聚变项目非常的庞大,真正进入到实验制造阶段,投入的经费最低也是百亿起步,甚至会达到千亿或者更多。
  但研究有了主要方向以后,也只是项目庞大一些而已,和其他的研究也没有什么区别。
  比如,超导电池的研发。
  超导电池的设计研究也很不容易,中途攻克了很多的技术难题,但有了主要方向以后还是完成了。
  核聚变项目也只是规模更大、参与的人数更多。
  项目研究还是以同样的方式进行,主要就是经历论证、设计、制造等几个阶段。
  现在已经进入第一阶段,就一步步正常进行就可以了。
  ……
  核聚变第一次论证会议并没有引起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