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二世而亡”和“儿子不行”这两座大山,加上嬴舜华自小的表现,如今的始皇已经不拘于儿子了。
  这也才有了现在对嬴舜华“僭越”的放任。
  他就是要通过这件事告诉其余子嗣——只要有能力,你们也可以。
  --------------------
  1,儒家的嫡长子继承制确实有他的道理。虽然我们都觉得应该能者居之,但有时候规矩也很重要。
  比如典型的“九龙夺嫡”,最后杀出来的雍正帝确实有能力,但接手的国家分崩离析,为了收拾残局活活累死,当时名声还不好。
  文人说“康乾盛世”,就把中间卖力干活的他给漏了。
  但嫡长子继承制又不是没问题,比如东晋有名的傻子皇帝,连话都说不清楚。
  只能说,万事都有利弊。
  2,十三章了,我觉得我可以求收藏了。
  小可爱们,求收藏啊!(撒泼打滚,满地蠕动,不收藏就不起来。)
  —
  第14章 秦国改变,沙丘之变
  仙幕播出那日,嬴舜华当着所有人的面说要搜集各方言论的事,当然得说到做到。
  墨家一把箱子做好,悠闲的嬴舜华就把忙碌的扶苏从政务里揪出来,让他和她一起去放箱子。
  这种小事也不是不能让下面的人去做,但为了表示以始皇为首的朝廷对这件事的重视,嬴舜华认为,还是他们亲自去做这件事更好。
  她也是这么说服扶苏的。
  两人花了两天时间,走遍了咸阳的大部分街道,就连底层黔首住的贫民窟都没落下。
  “大家不会写字没有关系,你可以找人帮你写。实在不行找块木板,用锅底灰画下来也行。”比起那些高高在上的学子们,嬴舜华反而和这些黔首更聊得来。
  直到现在嬴舜华也无法忘记,她第一次被扶苏牵着手离开咸阳宫,走在咸阳的街道上,看到这些面黄肌瘦、矮小佝偻的人时,心中那难以言喻的震撼。
  “公主,我们绝对、没有、没有对始皇、不满,绝对、绝对没有要、反……”磕磕绊绊的话,连“反秦”二字都不敢说出口。
  黔首推翻秦朝让他们震撼,但震撼之后带给他们的却是恐惧,对帝王怒火的恐惧。
  唯有对着熟悉的嬴舜华,他们才不会像对其他贵族那样恐惧,才敢生出期盼,希望这位公主能把他们的话带到。
  嬴舜华好脾气地安慰,“我明白,我阿父也明白。”
  她更明白这些人心里在想什么。
  以前嬴舜华为了提高大秦的生产力,学习农家知识后,结合前世的知识,培育过一批良种,也积极地对秦朝的种植方法做出改良。
  结果……还算好吧!
  也就是那一次,嬴舜华为了避免王安石遇到的“欺上瞒下”,第一次深入基层调查。
  当时和这些黔首聊天,简直是鸡同鸭讲,但慢慢了解他们的想法后,嬴舜华才明白他们要的到底有多“朴实无华”。
  能把这种将自己当牛马的黔首逼得造反,不得不夸胡亥一句“你真行,不愧是赫赫有名的秦二世”。
  扶苏静静地在一旁看着,沉默得像一棵扎根大地的树,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扶苏仁德吗?仁德!
  他心挂黔首吗?挂!
  他不是没有见过黔首,更不是没有和黔首聊过,但那种聊和现在看到的聊,完全是不一样的。
  就连扶苏自己都说不清楚现在心里在想什么。
  作为一个工作狂,始皇的效率毋庸置疑。
  知道问题,他第一时间就带着大臣们商讨解决之策,然后从一众成年子嗣中挑选合适的人,和大臣一起去解决问题。
  以前,大秦的国事,唯有长公子扶苏可以参与,就连嬴舜华也只能走嬴政的后门。
  唯一一次例外,还是半年前封禅那次,因为嬴舜华对太子之位的觊觎,嬴政为了警告她,才会把公子高提出来,让他们协助扶苏监国。
  如今,所有成年子嗣都被提溜出来训练,可见始皇之决心。
  有封神这条大鱼在前面吊着,很多原本很难实施的国策都变得畅通无阻。
  在这个没有棉花,贵族靠皮草,平民靠硬挺的秦国,猫冬真的就是猫着,能不出门就不出门,能少吃一顿就少吃一顿。
  但在今年的秦国,往常猫冬的上层阶级却忙得飞起。
  一系列政策从咸阳发出,飞往全国各地。
  包括不限于——
  基建狂魔秦始皇停止大部分没必要的工程,必要的工程减缓进度,并对服劳役的黔首做出食物上的关怀。
  放归军队、徭役中的部分黔首,让他们可以和家人团聚,来年可以好好在家务农。
  商讨秦法存在的问题,做出一些政策上的放宽。
  ……
  这一系列政策,看似对黔首们好,但同样存在问题。
  就比如,军队的减少对边域辽阔的秦国来说并不是好事,为此始皇不得不把以蒙恬为首的将领重新调往边疆。
  好在现在六国余孽没闹腾了,对内用兵可以减少。
  但同样的,对内用兵少了,一旦出现叛乱,就很难第一时间镇压。
  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互相牵扯,相互影响。
  就像大自然的食物链,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很容易影响整体,从而造成整个食物链的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