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社区 > 穿越重生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13节
  光复海军一众海寇当中,这般善于陆战的将佐却是不多,何况还如此勇猛,以后可以多加提拔。
  郑鸿逵回应道
  “这人我倒是知道,之前原本是漳州的清军绿营,陛下光复漳州后,其人被俘,当时我率舰队进驻漳州补给,却是偶然遇到,见其颇有勇力,便提拔了一二,如今已至把总,名字似是唤作……刘国轩。”
  第98章 剑指金陵(上)
  “锃!”
  郑成功见岸上战斗明军逐渐占据优势,扭转战局,拔出配刃高呼
  “各部一齐登岸!”
  旌旗挥舞,鼓声咚咚作响,数以百计的战船靠拢过来,越来越多的明军将士登岸作战,把原本就处于兵力弱势的清军包围起来。
  “降者不杀!”
  刘国轩带头高呼,一边又冲锋在前,奋勇拼杀,竟是带着部下接连击溃数百人,把清军阵列冲得散乱不堪,许多清兵见这势头干脆放下武器投降,绿营又不是八旗,抵抗意志并不高,当发现自己陷入对方绝对包围之后,便不再抵抗。
  剩下的一两千清兵只得收缩于洲上营寨之中,想凭此顽抗,可这般明军反而是不怕了,将船上部分火炮运下来,便是一通炮火猛轰,不到半个时辰,便能将其夷为平地,四面包围的明军叫嚷着冲杀而上,歼灭其部,敌主将被俘。
  又过了不到半个时辰之后,明军赤红色旗帜便插到了清军在江心洲的营寨之上。
  见天色将暗,郑成功也不继续西进,命令全军战船依靠江心洲周围布防下锚,而后颇是好奇地召见了今日立下大功的那名把总——刘国轩。
  细细一问,其人今年竟是不满二十,可谓少年英豪。
  刘国轩出身福建客家,客家人民风彪悍,清军入关南下中原后,许多福建地区的客家村寨结寨自保,年仅十五六岁的刘国轩由于天生健壮勇力,就曾率领乡民伏击过前来搜刮的绿营小队兵马。
  后来因家庭变故,被征召为绿营,不过十七八岁的年纪竟是一路干到了把总衔,当初朱由榔潮惠之后,兵逼漳州,刘国轩跟随将官反正,留在张家玉部下任职。
  郑成功受封海军都督,为了整顿郑氏一系余部,在漳州到厦门一带募兵,刘国轩被前往漳州公办的郑鸿逵看中,划归海军辖制。
  郑成功看着眼前年未及弱冠,但身姿健壮,甲胄加身后,颇为威猛的青年将佐,心中既有欣赏,也有亲切。
  因为郑成功自己在军中就是最为年轻的那一批,当然,这在光烈朝中倒也不算突兀,因为满朝上下众所周知,这位光烈天子喜欢亲近提拔年轻官员、将佐,身边一派亲信,无论文武,几乎就没几个三十五岁以上的。
  文官当中,如王夫之、张同敞、张家玉、谢颖等,武将当中,如李定国、郑成功、李来亨、李景兴等,可能是由于天子本人也才二十四五的原因,其人对于这些年轻文武多有亲近。
  一些文官甚至私下称呼王夫之、张同敞等人为“帝党”,毕竟在过去,明朝中后期的政治生态中,皇帝是很少有所谓亲信的,更多倾向于把太监推出去和文官打擂台,从而达到制衡朝局的作用。
  故而,天启、崇祯时,那些东林士子天天喊打的“阉党”,其实归根到底就是帝党,本身就是天子手中工具罢了,明末不是东汉、晚唐,太监看似权势滔天,但手里根本没有实质权力,一旦离开皇帝,屁都不是。
  后来崇祯想要对付阉党,哪里需要什么精密手段?一道圣旨就搞定了。
  其实不仅是太监,包括文官在内,明代政治不同于之前的最大特点,就是从秦汉到唐宋时期实质存在的“相权”被完全拆分,终明一朝,除去几个特殊时期外,绝大部分时候都是存在一个作为政府首脑的“宰相”的。
  很多人将首辅等同于宰相,其实完全错误,首辅的任命完全出于皇帝个人意志,崇祯在位十七年,居然换了十九任首辅,放在唐宋时期,哪个皇帝敢换十九个宰相?
  因为宰相,不仅仅是百官之首,而且是可以执行部分皇权的“常务副皇帝”,非得说类似,明朝唯有张居正那种级别才能称为拥有宰相权力。
  但没有了宰相,又不可能各个皇帝都是朱元璋那般神武,相权依然存在,中后期的皇帝们为了偷懒,就不得不将相权一分为四,把宰相的行政权交给六部,决策权交给内阁,批驳权交给六科,而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权利——审议权,皇帝不愿放弃,便只能交给自己的家奴。
  也就是说,所谓“阉党”,其实就是皇帝在在这一套权力架构中埋的钉子,用来监视分化文官,从而预防第二个“张居正”的出现。
  但朱由榔一登基,就作出了一个和当年崇祯皇帝一样的“蠢操作”——废掉了阉党,更准确的说,朱由榔干得比崇祯绝多了,他直接废掉了司礼监,完全剥夺了太监手中的审议权,将之交给内阁。
  这事如果是崇祯这类皇帝干,那绝对是脑袋被门夹了。
  可朱由榔却完全不怕,原因很简单,一方面他不是嘉靖、万历,没有这么大的权欲,也知道自己的政治水准,不打算搞什么乾纲独断。
  至于文官架空自己怎么办?朱由榔毫不担心。
  因为他有着嘉靖、万历、天启、崇祯等长于深宫的皇帝梦寐以求,却无法获得的东西——军权。
  封建权力,什么皇权、相权,追溯到底,最根本的依然是刀把子,只要有了刀把子,架空?你在开什么玩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就算朝中出现了权臣,就算文官掌握所有决策权力,哪怕朱由榔下的圣旨内阁都不认,不认就不管用了吗?别说圣旨,就算他朱由榔随便找张废纸写上自己的名字,那也是必须要执行的皇命!
  故而,光烈朝虽然没有所谓阉党,但文官集团却并没有因此感到兴奋和恣意,因为他们发现,自己手中的权力,其实还不如当年有阉党的时候呢。
  因为天子手中的二十万大军,其实就是最管用的“最终否决权”,无论你怎么折腾,都无法越过天子的意见,尤其是还在战争年代,一切以抗清为主,而朱由榔往往不会主动发表意见,他身边聚集提拔起来的新进文武官员,事实上就成为了某种新的“阉党”。
  郑成功将对方扶起,笑道
  “壮士此战立有首功,不知想要何赏赐啊?”
  刘国轩连呼不敢
  郑成功沉吟片刻,想到自己军中精于海战、水战的不少,但唯独缺乏陆战人才精锐,不如令其独领一部,建立一支堪战的陆战精锐。
  便沉声道
  “有功必赏,此乃强军之本,这样吧,我军中缺乏陆战勇将,便升你作参将独领一营,归我直属,专司阵战!”
  刘国轩大喜过望,单膝跪地
  “请都督赐名!”
  郑成功稍稍愣了一下,看了眼对方身上不算精良的甲胄,突然道
  “陆上阵战厮杀,可就不同于水战那般讲究轻便了,需多配铁甲,以作防护才是,这新营既然为我直属精锐,必须全部披甲执锐才是!就换做……铁人营吧!”
  第99章 剑指金陵(下)
  郑成功也不含糊,从全军当中抽出三千精壮配备给刘国轩,这些精壮都并非原本海寇出身的郑氏旧部,而是郑成功后续在漳州等地招募的渔民、农民等,这些人不同于郑氏集团那些在多年“生意”中变得油腔滑调的旧部,更加朴实、坚韧,也更适合于训练纪律。
  为了尽快把这支部队武装起来,郑成功还将缴获的清军装备中的所有铁制甲胄分配给铁人营,光复海军虽然财大气粗,但铁制甲胄还真不多,所以尚且还凑不出这么多甲胄来。
  但即使这样,这支部队依旧达到披甲率百分之百,铁甲率达三成以上,火铳、刀矛等装备重步兵一应俱全。
  为了迅速突破清军构建的镇江防线,郑成功并未让光复海军上岸和刘良佐攻防野战,但镇江,尤其是府治丹徒县的地理优势实在太过特殊,如果不恰当的比喻,如果说扬州是江宁腹地的背面门户,那么镇江和太平府建阳卫(今当涂县)就是左右两翼,长江行至镇江地界,水道收窄,又多有突出部和江心洲,是天然的江防要塞。
  故而,即便明军舰队再强悍,眼下也不得不上岸陆战,直面这一要冲。
  丹徒临江岸外,有一江心小山,谓曰焦山,在原本的历史上,永历十三年,郑成功发动长江战役,一路打通四府、三州、二十二县,在此设坛祭天。
  而眼下,刚刚拿下江心洲的明军并未直接登陆丹徒,而是围绕焦山至西面的金山外围下锚扎营。
  郑鸿逵之下,五名总兵也纷纷抵达焦山,与郑成功议事。
  因为他们最新接到的消息,满清顺承郡王亲提正红旗一部,与江北绿营大军,自凤阳方向,抵达就在镇江对岸的扬州。
  施琅首先按剑而起,提议道
  “都督,欲取金陵,必克镇江,欲克镇江,先取丹徒,丹徒镇临江不远,刘良佐纵使筑有炮台,但与我军而言,不值一提,先以重炮轰击逾日,再遣两部自大港、高资两地夹攻,末将以为,五日之内,必可下之!”
  应天府周边地图
  施琅其实并非郑成功一开始的班底,其人是早期郑芝龙“十八芝”一系武装海贸走私集团的成员——施大瑄之子,出身福建地方大族,算是集团内部的“小股东”,投奔郑氏后,常年跟随郑芝龙之弟郑芝豹。
  当年郑芝龙结拜的武装海商集团“十八芝”中,除去一大半在内战中兼并灭亡了的,剩下几个主要分为两派,其中何斌、郭怀一投奔了荷兰,眼下正给荷兰人当“通事”,其余如甘辉、洪旭、施大瑄在后面都或主动被动的在郑成功手下效命。
  当初,博洛率军入闽,郑芝龙主动投降,施琅就跟随郑芝豹与自己的堂弟施福一起降清,史书记载“凡十总兵,兵将十一万”,福建之地望风而降,投清之后,施琅还一度听李成栋调令,参与过镇压闽南抗清义民,并且和张家玉有过交手。
  历史上,施琅也是和李成栋一起反正后,受其排挤,这才投奔郑成功寻求收留,但这个位面中,由于朱由榔的存在,直接灭掉了李成栋,原本甘冈在福建投清的施琅顿时无处可去,只得归附当时位于金门、厦门外围的郑成功。
  不得不承认,这厮虽然在操守上问题不小,但就个人能力而言,的确值得重用,很快在郑成功麾下脱颖而出,逐渐与甘辉等元老并列。
  郑成功闻言后稍稍皱眉,从这次战斗过程中,他发现很多事情并没有自己想象中容易,说到底,其人统领大军也就不到两三年功夫,赶鸭子上架,不比朱由榔那种好多少,只不过人家济世雄才,学得快罢了。
  他已经认识到,陆战和海战根本就是两码事,郑氏舰队或许能在海上把清军水师锤成渣,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够打下清兵重兵死守的城池。
  他提拔刘国轩,便是因为认识到这一问题,可纵使如此,也不可能马上把海军都变成陆战精锐吧?刘国轩整顿新军也需要时间,不可能马上见效,如此情况,就算明军能够不顾一切拿下镇江,恐怕也要伤亡惨重,就是即使抵达金陵城下,又能做些什么呢?
  更何况江北扬州还有勒克德浑八旗劲旅虎视眈眈,如果明军损失惨重,便无法抵挡勒克德浑渡江南下,长江不同于黄河,尤其在下游,适合渡江的渡口其实非常多,长江看似天险,事实上很难全面封锁防守,故而自古就有“守江必守淮”的说法。
  不仅是郑成功,其余诸将都有些踌躇不定,甘辉试探性地问道
  “要不……不管镇江,继续西进?”
  郑鸿逵当即否决
  “不行!镇江地势重要不言,而且为金陵东面门户,若是我们一走,勒克德浑干脆就在此处渡江南下又如何?”
  的确,如果勒克德浑等郑成功西进后,直接从镇江外度过长江,便能锁住海军退路,还能继续南下和博洛会师,届时局面可就没这么轻松了。
  正当一众高级将领犯愁之际,一个年轻的声音从郑成功身边传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都督,末将或有一二陋见。”
  正是刚刚被提拔为参将不久的刘国轩,郑成功自从让他率铁人营直属于自己后,常常将其带在身边。
  其人年未弱冠,在一众将帅之前还是有些怯怯的,但依旧不卑不亢
  施琅闻声望去,见是前日那个被越级拔擢的小将,冷声道
  “这里焉有你小小参将说话的地方?”
  倒是郑成功见是刘国轩发言,思量一会儿后,笑道
  “眼下我们也没有什么更好的计较,不妨听听,就当是开拓开拓思路也是好的。”
  刘国轩得到鼓励,这才接着说下去
  “都督,诸位将军,眼下形势,想必清军上下都在等着我们如何拿下镇江,如何西进,这是清军上下都认定的事情。”
  施琅不屑道
  “废话,不然呢?此番入江,不就是为了直捣金陵,与陛下大军会师吗?”
  刘国轩却是正色朗声回答道
  “末将以为,陛下让我军西入长江,或有更大谋划。”
  “什么谋划?”
  郑成功好奇道
  光复海军由入海口进入长江策应东征大军,这是事前就已经安排好的事情,在郑成功看来,所谓策应,无非就是天子大军自西向东,海军自东向西,清理沿江州府,会师金陵。
  刘国轩解释道
  “末将以为,我军最大的对手,看似是洪承畴、刘良佐,事实上洪承畴手中不过两三万残兵,纵使依靠地利城池,海军一时拿不下,等陛下大军一至,难道会有侥幸之理吗?”
  “我军真正的敌手,在于勒克德浑!”
  言罢,肃然对郑成功拱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