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家上下准备了一两年的时间,结果在贵妃那里,这天省亲都不算是重要的事儿。
王夫人心中在腹诽:皇上怎么就批复了这样一个日子,根本就不让人安生回趟家。
其他人没有王夫人这么多心思,无论贵妃几点回来,大家都得继续等着。
既然知道时间还早,王熙凤便让人都进去歇歇,外面只有她打点,等时间差不多了再出来列队欢迎。
到了晚上,王熙凤命各处点上了花灯。果然,过了不久贾元春的宝驾鸾车就来了,前后都有许多太监,宫女,以及女侍女官们跟随。
等到贾元春的金顶金黄绣凤銮舆缓缓而来,贾母王夫人等连忙跪迎,就有太监上来搀扶免礼。
等到元春在贾府中下舆更衣,又抬舆入园,太监们才纷纷散去,只剩下昭容彩嫔这些女史伺候。
因为园中已引入活水,贾元春弃舆登船,在船上一路顺水欣赏大观园的景色,看到各处火树银花,精致灿烂,不由得叹道,“太奢华了。”
一直到好多流程走完,她入园中的寺院拜了佛,才接见家人内眷。
见到贾母领着众人跪拜,贾元春立刻从主位上走下来,扶起贾母和王夫人,祖孙三人相对流泪,其他妹妹,嫂子,伯娘也跟着伤感落泪。
元春说:“既然当年把我送去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如今好容易回来一会儿,大家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
不久,贾政带着族中男亲也来觐见,因他们对元春来讲都是外男,也要隔着帘子,面都不能见。
一坐一跪行君臣之礼,只能说一些官场上的应酬话,什么“皇恩浩荡,苍生有福,”之类的,而不能叙父女之情。
贾元春见此情形,感慨地说:“平民百姓之家,虽然茅檐草舍,粗茶淡饭,可全家老幼能长聚天伦之乐,眼下虽然富贵已极,可是骨肉分离,细想总没有意趣。”
贾政回道:“臣草莽寒门,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
贾政说:“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懑愤金怀!更祈自加珍爱,唯有业业兢兢,慎谨恭肃以侍圣上,方不负圣上体贴眷爱之隆恩!”
贾政听出贾元春话中对离家在宫中生活的郁闷不满之意,连忙加以劝导,让她要加以保重自己,不要惦着父母,唯一的任务是伺候好皇上,才不负圣上隆恩!
贾政还对元春说,园中的所有亭台轩馆,都是宝玉所提的,如果元春有喜欢的,就请另外赐名。
元春听到弟弟果真上进长大了,十分高兴,立刻让宝玉来见。
贾政当时用宝玉所提的这些,也是有意为之,就是知道他们姐弟自小感情好。
当时有了宝玉的时候,元春那时已经十几岁了,快到了出嫁的年纪,其实大多数时间是元春帮着王夫人在带。
说是姐弟,其实两人的关系情同母子。
就算宝玉不记事儿,不太记得了,元春在家人之中对弟弟的感情却不一般。
贾元春之后又见了薛姨妈,宝钗,黛玉。
大家说说笑笑,游幸园中,准备开宴,做诗。
之前贾元春游幸园中的时候,对不满意的匾额有所改动,还有正殿新题的匾额,以及对这座园子的赐名‘大观园’及对额,这边她刚说完,那边已经传过话去。
贾政,贾赦等人立刻着人去办,分毫都不耽误。
贾元春在园中最喜欢几处轩馆,命几个妹妹弟弟一起来作上一首诗,元春就坐在上首,和祖母,母亲说说笑笑。
元春让每人都限定做了一首诗,却要让宝玉将潇湘馆,蘅芜院,怡红院,浣葛山庄四处都做一首上来。
宝玉想不起词儿的时候,就抓耳挠腮十分着急。
宝钗瞥见了,便悄悄的提醒他,“因贵人不喜欢红香绿玉,才改为怡红快绿,你怎么偏偏就要用绿玉这个词儿,岂不是跟她唱对台戏?咏芭蕉的典故不少,快再想一个。”
宝玉一时想不起来,宝钗就为他提醒了一个“绿蜡”,宝玉高兴地称姐姐为一字师。
林黛玉见宝玉搜肠刮肚一般的构思,走过来一看见他还少一首,便让他把前三首抄录了,她代作最后那首杏帘在望,写好后揉成纸团,扔到宝玉跟前。
宝玉忙用工楷抄攥好,呈给元春过目。
元春一看喜之不尽,说果然有长进了,又指出林黛玉代做的这一首杏林在望,说为四首中的第一,就把浣葛山庄改名稻香村。
其实这几个人的小动作,在上面的人都看得清楚。
贾元春这个时候才意识到,宝玉也已经十几岁了,再过两年,就到了定亲的年纪。
而如今家里面正好有有两个年岁相当,才情又不差的表妹都在,不由得细细打量了一番薛宝钗和林黛玉。
王夫人对元春的感情有些复杂,之前的王夫人也疼女儿,不过权衡利弊之下,还是和贾政一起决定把元春送进宫里去谋个前程,也是给贾家谋个出路。
如今元春已经做了贵妃,贾家倾力打造的德才兼备的大小姐,做到了家族对她的期望。